回覆列表
-
1 # 王松林
-
2 # 印象老建築
歷史上,駐伊美軍的兩個故事,足以證明美軍的陣痛。2009年,亞利桑那州國民警衛隊士兵克拉克在部落格上洩露美軍機密,說身邊越來越多的戰友反對在伊拉克的行動,還說上司“沽名釣譽”。這事驚動美軍高層,一紙禁令下來,規定正在執行任務計程車兵不得建立和公開部落格等新媒體平臺。後來關塔那摩監獄虐囚醜聞曝光後,美軍對新媒體的管控進一步加強。照這趨勢發展下去,美軍就只能與新媒體說永別了。
另一件大事徹底扭轉了美軍對新媒體的態度。2012年,美軍成功突襲一個反美武裝據點,擊斃17人,活捉16人。美軍的高興勁還沒過,麻煩就來了——這次行動不久,一組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在網際網路上廣為傳播。照片顯示,美軍打死的並非武裝分子,而是無辜平民。結果,美軍立即陷入被全世界媒體集體聲討的不利境地。怎麼回事?原來,美軍撤走不久,有人潛入交戰地點,重新佈置交戰場景,使得被美軍擊斃的武裝分子看起來像是正在祈禱的平民。美方急需扳回局面,而且也具備有利條件——參加這次行動計程車兵配有頭盔攝像機頭,記錄了整個交戰過程,是闢謠最有力的證據。可惜,美軍對新媒體管制過頭,審批程式太麻煩,未能及時釋出這段真實的影片,錯過了最佳闢謠時機,導致無力迴天。這件事發生後,即使最保守的美軍將領也認識到,不能因噎廢食,將新媒體拒之門外了。
戰爭期間,美國記者向國內報道一則非常重耍的新聞,播報一半的時候被敵人打死了。國內民眾很是著急,戰況怎麼樣了?是勝還是敗?針對此事,美國規定,能讓聽眾或者讀者最快知道結果,美軍規定戰場記者報道新聞時,必須用一句最短,最簡潔的話放在第一段話裡播報整個事件,其它的放到第二句當中去。以後,就出現一種嶄新的新聞報道形式。美軍對這就新媒體大加讚賞,說這種報道方式好。
其次,如果,戰地記者還活著,再用第二段話把整個來龍去脈說出來,也就是次導話。次導語求簡明扼要,不能寫得冗長;求特點,不能一般化;求多用實詞和富有動作色彩的動詞,不要用抽象名詞和難懂的技術術語;求在交代新聞來源和新聞根據時,不出現長串人名、地名、官銜、機構名稱等。如真要出現的話放到最後段落當中去。第二段很重要,是新聞的主體軀幹,它用充足的事實來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體中。閱讀新聞,就清楚地知道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六要素)了: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如果還活著,在寫第三段,看你高興了,如果想寫也可以,不想寫也無關緊要。
這種新聞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簡單直接地概括敘述出來。直述式導語優點是開門見山,直接觸擊最重要的新聞事實,它是最常見的寫作方法, 也叫“倒金字塔”新聞,就是將新聞最重的事實寫在第一段,次之的事實按照重要程度遞減的原則寫在第二段或後面幾段。
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