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絲綢貿易的一大奧秘還在於,絲綢這種商品,它不僅是一種貨幣的等價物,也是一種價值尺度,而它本身也一度是一種貨幣。唐代“錢帛兼行”,絹帛往往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1986年1月,在法國文壇享有盛名的盛成教授,回到他早年工作過的中山大學,作了一次題為《絲綢之路》的演講。盛成教授20年代在巴黎大學講授過“比較重桑學”.他於1986年.1月28日在中山大學的演講中提出了金融史上的“絲本位”說。他說:
絲綢之路上有許多絲都.中國的長安可以稱為絲都。
義大利的佛洛倫薩在中世紀是一大城市,也可以稱為絲 都。但丁的時代有人因絲庫無絲而遭到放逐。法國路易 十四想把杜爾也作為絲都,然後推廣路易十四的絲綢文 化。絲都有絲庫。絲庫的絲作為黃金一樣來保值。歷史 上有金本位,也有絲本位。盛成教授的“絲本位”說極富啟發性。啟發我們從金融和國際金融的角度來觀察絲路貿易。研究東西方貿易的學者早已關注在昂貴的絲綢貿易中,東西方貿易如何平衡的問題.而吐魯番、敦煌文書及出土物.表明4至7世紀,在涼州即武威以西,包括敦煌、吐魯番,曾經存在一個允許流行西域通貨的貨幣特區。拜佔廷“金錢”、薩珊波斯“銀錢”及粟特“銀錢”的流入,不但反映了中國在絲路貿易中的“出超”態勢,也折射出兩漢至盛唐中國豐厚的國力.
總之.所謂爭奪絲綢的角逐,其內涵是多方面的。它從爭奪絲綢開始,繼而爭奪蠶絲,爭奪絲織工匠,最後又爭奪蠶種,至此角逐中國絲綢的高潮就慢慢地淡化了。此外,再簡單談談這個角逐過程中絲綢貿易支付手段和絲綢價格兩個相關問題。如所周知,當時絲綢即是商品,又是一種貨幣的等價物,一種價值尺度,也曾是一種貨幣。漢唐時期“錢帛並行”,絹帛往往作為流通和支付手段。在羅馬帝國絲庫中的絲則像黃金一樣用來保值,故有“絲本位”之說。波斯和粟特人購買中國絲綢或他們之間進行絲綢貿易時用銀錢作為主要支付手段。
羅馬人從波斯或印度購買絲綢,主要用金幣作為支付手段。據考古資料(包括文書)和文獻記載,在納氏高昌和唐代西州時期曾流行過薩珊銀幣及拜占庭金幣(流行區包括河西一帶)。這個現象與以絲綢為代表的國際貿易密切相關。至於國際絲綢貿易的價格,目前尚不清楚。不過有的專家也作過一些研究。如擁氏高昌時期,當地10斤生絲徵稱價錢1文,銀每1斤徵稱價錢1文,金每4至5兩徵稱價錢1文,則1斤生絲約相當於1兩6錢銀,相當為14.5文銀錢,一匹絞約合101.5文銀錢。粟特地區據712年《撒馬爾罕條約)記載,一大匹錦100銀錢〔德拉赫姆),一小匹絲絹60銀錢(德拉赫姆)。在羅馬方面,301年戴克裡先皇帝詔諭每磅賽里斯生絲為274個金法郎,查士丁尼時期嚴禁每磅絲綢價格高於8個金寶石〔摺合各含4.13克黃金的8個蘇)以上。由此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價。而這個差價主要落入了波斯、粟特和印度等中間商人之手,中國並未因出口絲綢而獲得應該得到的實惠。
中古絲綢貿易的一大奧秘還在於,絲綢這種商品,它不僅是一種貨幣的等價物,也是一種價值尺度,而它本身也一度是一種貨幣。唐代“錢帛兼行”,絹帛往往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1986年1月,在法國文壇享有盛名的盛成教授,回到他早年工作過的中山大學,作了一次題為《絲綢之路》的演講。盛成教授20年代在巴黎大學講授過“比較重桑學”.他於1986年.1月28日在中山大學的演講中提出了金融史上的“絲本位”說。他說:
絲綢之路上有許多絲都.中國的長安可以稱為絲都。
義大利的佛洛倫薩在中世紀是一大城市,也可以稱為絲 都。但丁的時代有人因絲庫無絲而遭到放逐。法國路易 十四想把杜爾也作為絲都,然後推廣路易十四的絲綢文 化。絲都有絲庫。絲庫的絲作為黃金一樣來保值。歷史 上有金本位,也有絲本位。盛成教授的“絲本位”說極富啟發性。啟發我們從金融和國際金融的角度來觀察絲路貿易。研究東西方貿易的學者早已關注在昂貴的絲綢貿易中,東西方貿易如何平衡的問題.而吐魯番、敦煌文書及出土物.表明4至7世紀,在涼州即武威以西,包括敦煌、吐魯番,曾經存在一個允許流行西域通貨的貨幣特區。拜佔廷“金錢”、薩珊波斯“銀錢”及粟特“銀錢”的流入,不但反映了中國在絲路貿易中的“出超”態勢,也折射出兩漢至盛唐中國豐厚的國力.
總之.所謂爭奪絲綢的角逐,其內涵是多方面的。它從爭奪絲綢開始,繼而爭奪蠶絲,爭奪絲織工匠,最後又爭奪蠶種,至此角逐中國絲綢的高潮就慢慢地淡化了。此外,再簡單談談這個角逐過程中絲綢貿易支付手段和絲綢價格兩個相關問題。如所周知,當時絲綢即是商品,又是一種貨幣的等價物,一種價值尺度,也曾是一種貨幣。漢唐時期“錢帛並行”,絹帛往往作為流通和支付手段。在羅馬帝國絲庫中的絲則像黃金一樣用來保值,故有“絲本位”之說。波斯和粟特人購買中國絲綢或他們之間進行絲綢貿易時用銀錢作為主要支付手段。
羅馬人從波斯或印度購買絲綢,主要用金幣作為支付手段。據考古資料(包括文書)和文獻記載,在納氏高昌和唐代西州時期曾流行過薩珊銀幣及拜占庭金幣(流行區包括河西一帶)。這個現象與以絲綢為代表的國際貿易密切相關。至於國際絲綢貿易的價格,目前尚不清楚。不過有的專家也作過一些研究。如擁氏高昌時期,當地10斤生絲徵稱價錢1文,銀每1斤徵稱價錢1文,金每4至5兩徵稱價錢1文,則1斤生絲約相當於1兩6錢銀,相當為14.5文銀錢,一匹絞約合101.5文銀錢。粟特地區據712年《撒馬爾罕條約)記載,一大匹錦100銀錢〔德拉赫姆),一小匹絲絹60銀錢(德拉赫姆)。在羅馬方面,301年戴克裡先皇帝詔諭每磅賽里斯生絲為274個金法郎,查士丁尼時期嚴禁每磅絲綢價格高於8個金寶石〔摺合各含4.13克黃金的8個蘇)以上。由此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價。而這個差價主要落入了波斯、粟特和印度等中間商人之手,中國並未因出口絲綢而獲得應該得到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