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蘿蔔白菜白玉湯
-
2 # 茶蘼雪
這裡面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孝經說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若擅自損毀身體,則是不孝;第二,古代把把頭髮剃光的刑法叫:髡(kun 1聲)刑,中國上古五刑之一,為將人頭髮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是一種恥辱刑,主要流行於中國古代夏商周到東漢。
髡,指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對犯者所實施的懲罰,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對他的一種羞辱。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因為佛教徒是剃光頭的,而且又不結婚,是大不孝行為,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為“髡人”。
髡刑源於周,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髮為短髮。至秦時,失去了這一性質,成為一種剃除受刑者鬚髮的刑罰。蓄髮留須是中國古代男子的正常狀態,此類刑罰採取的是將罪犯的發須強行剃除,使罪犯處於一種明顯的非正常狀態,並因此感受到痛苦。
有一個有名的故事,可能朋友們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軍的時候曹操下達了一個命令,不得踐踏農田,他要保護農民,誰的馬如果踩了麥田那是殺頭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騎兵全部下馬步行,一隻手牽著馬,另外一隻手用武器,用戈啊什麼東西把麥子護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沒有下馬(一說是一隻雉從地裡飛出),結果馬驚了,跳到麥田裡面,曹操的馬踐踏了麥田。曹操馬上下馬,把軍法官叫來說,該當何罪?軍法官說,殺頭。曹操說那就請你行刑吧。唉呦,那怎麼可以呢,反正古代有這個傳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不施於尊者,統帥怎麼能夠殺頭呢。曹操說那沒有辦法,那就割一把頭髮吧,自己拔出劍來把頭髮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過罰了。
所以,古代人留長髮其實是有更多的內在因素,並不是說短髮不好看,或者長髮很好看,我猜想若不是清朝滿人入關,那我們的長髮傳統必然會遺留很多,雖然現代社會的生活工作方式使長髮有時候顯得很不方便,但是必定將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會遵從傳統保留長髮,那些留長髮的男性必然也不會被認為是偽藝術,娘娘腔等等了
回覆列表
古人之所以留長髮,主要是因為“孝”。《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意思是說:每個人身體髮膚,,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既然受之於父母,就應當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體,不敢稍有毀傷,這就是孝道的開始。古時候按照封建禮教的規矩,“身體髮束受之父母,不能自行隨意處置”,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
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行軍途中傳令將士不得踐踏麥苗,違令者斬!但是偏偏曹操自己的馬受驚,踩踏了麥苗,怎麼辦?總不能砍了自己的腦袋吧!那就“割發代首”吧!什麼意思呢?就是割下自己的一縷頭髮就當是砍頭了!由此可見頭髮對古人而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