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律明
-
2 # 水瓶格格吉祥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二知天命……
每個人從大學校園出來後,沒有任何的職場經驗,一切一張白紙進入職場。
40歲之前,都是在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邊工作邊學習的計劃和步驟:與目前崗位要求的;與職業技能提升所要求的;與今後職業發展所要求的;與今後更高職位所需的知識的學習……
到了40歲,人生的分水嶺!開始逐漸的開始職業規劃的一部分;40歲後,有了40歲之前的所有的學習和努力作為奠基:自己內功的修煉;自己的思想、心智的成熟度;更高職位的匹配度;輔助性的綜合知識/職位需要的掌握度……等等
這樣就會一步一步,一步更高更好的一步的前行/前進!
40歲後,在職場,基本應該是總監級及以上的高層管理崗位了,薪酬就不用說了
一、70年代到80年代初,大城市的工人月工資,學徒為17元左右,小城市為12-13元左右。滿學徒以後,大城市為36元,小城市為32-33元。農村種地的,一個工分為7分錢,一個壯勞力,一天10個工分,就是7毛錢,一個月就是21元。由於當時是重工抑商,商業大部分由國家控制。
二、80-9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商業逐步開放,私人可以經商了,小商小品開始活躍,小商品中從大餅油條3-4分,漲到1-1.5角。房屋從幾十元漲到幾百元一套,但是當時是租賃房,沒有產權的。當時就出現了萬元戶,最有名的是安徽的“傻子瓜子”,還是許多倒服裝的倒爺都發了財。據說,這些倒爺都是從山上下來的。(就是從監獄裡出來,沒有正式工作的。)
三、90年代,中國進入了世貿組織以後,物價開始放開。當時的房屋從幾百元一套漲到幾百元一平方米,工資開始上升,本來是幾百元一個月,那時是一千多元的工資。物價也開始上升,大餅油條從幾毛錢漲到1元錢左右;菜價從幾分錢一斤漲到幾毛錢一斤;服裝從十幾塊漲到一、二百元一件。許多小商販和有猴子頭腦的人開始發財,有的抓緊時間賣進買出;有的買幾套房子,進行炒房,一批中產階級開始產生。
四、2000年後,隨著網路的發展。有一批重商的人看到美國的網購在美國有很大的市場。他們高瞻遠矚,在中國的市場上也開始了網購,儘管一開始並不順利,但是堅持下來,他們獲得了成功,併成為了鉅富。他們的成功,帶動了一批網購的企業,使中國的中產階級不斷的冒出。
五、2000年以來的城市改造,以及農村大批土地變化了工業用地和道路的用地,有許多城市和農村裡的人獲益。有的擁有幾套房,有的獲得了幾百萬的收益,再加上自己本人的努力,有許多人變得富裕起來。
2010年以後,權威人士統計,一個在80年代的萬元戶,根據購買率,它的價值在2010年應該是二百五十六萬元。所以說,隨著物價的上升和人民幣的發行量,你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是一個窮人,只要你辛勤勞動或勤奮做生意,你都會變得富有。所以說,一個70-80年代的小夥子,到了40歲以後,他肯定是有一定量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