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夕攬

    中國曆朝歷代的服飾都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好看與否其實有各自對於文化的審美。親喜歡漢朝應該是喜歡漢朝服飾簡約大方之美,也深深喜歡漢朝的質樸文化之美。

    回望各個朝代的服飾,也會發現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獨特之美,如

    先秦時期,衣著以深衣為主,直裾和曲裾不僅是男式服飾,也是女式服飾常見型別。襦裙之類也是有的。先秦時期仍然受到周朝禮樂影響,但影響沒有之前強大,所以寬袍有所收窄,便於行動。

    秦代漢服主要承前朝影響,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袖也有長短兩種樣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形制差別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處是男子的腰間繫有革帶,帶端裝有帶鉤;而婦女腰間只以絲帶系扎。

    魏晉時期,衣著普遍較大而寬鬆。主要跟士大夫崇尚自由且散漫的性格有關,而且魏晉時期士大夫貴族多有服食五石散,所以要經常解衣。

    隋朝:隋煬帝所定皇后服制有褘衣、朝衣、青服、朱服。大業間(公元605至617年),宮人流行穿半臂(即短袖衣套在長袖衣的外面),下著十二“破裙”,又名“仙裙”,民間婦女穿青裙。婦女外出戴冪羅。

    唐時期,模仿著隋朝的風格,皇后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襢衣;

    還受到當時少數民族影響,胡服元素增加,服裝款式非常多。

    宋朝時期,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衫。

    元朝: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繡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儲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后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明朝時期。元朝留下的習俗被廢除,人們又恢復了原來的習慣。"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繫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清朝時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民國:這個時期,旗袍——源於滿人女性傳統服裝,被漢人所接受。旗袍作為人們的日常裝束直到六十年代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英語描寫雪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