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下東北虎

    我都巴不得老師多留點作業,覺得多可以不做啊!我是老師就告訴家長作業不強迫做,自己選擇全做還是做一部分還是不做!反正孩子好不好自己負責!

  • 2 # 使用者21788822274

    作業太多太多,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身體耽誤了不說,效果適得其反,9:30前結束是有效作業,以後熬夜的作業使大腦混亂不堪疲憊不堪起的是副作用

  • 3 # 老實人6849

    作業多少不能以學習好的或學習差為標準,應該以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情況為準,老師應該掌握這種情況,現在的老師只留作業不判作業。把作業留家長,老師只管留作業就沒事了。

  • 4 # 雲老師微教育

    首先,客觀的來講,語文課是聽說讀寫的訓練。聽說讀寫,像臺階一樣,由低到高,呈現出遞進關係。

    在幼兒園的時候,以聽說為主。一年級開始進入到讀寫的練習。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看圖說話。

    從一二年級的看圖說話到三四年級的過渡,再到五六年級,逐漸擺脫了看圖說話,變成了命題式作文。看起來是形式的變化,但是需要孩子把看聽說的內容,透過大腦的整合、篩選、提煉、再加入自己的思想,變成文字寫下來。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

    教材的編排是按照孩子的生理 心理發展特點,結合孩子的特定認知水平來確定的。

    要想達到讀寫的水平,必須有一定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字、詞、句、段、篇。就好比我們建房子,首先要有木材、要有磚瓦、要有沙子、水泥、水等,才能建房子。房子建好了,想讓房子更漂亮一些,就需要裝修。這就像我們的修辭方法:比喻呀,擬人呀,排比呀等等。

    說這些的目的,就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想學好語文,離不開寫、讀、背……

    當然,老師留的作業,國家是有時間要求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學校,每一個班級,老師是結合孩子的學習情況,因地制宜地去留作業。即使老師留的作業多,出發點也是好的。 因為老師留的作業多,工作量就大。

    作業多,情況一,個別老師由於經驗不足,或者剛接班對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摸得不透,佈置作業有點多。

    情況二,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實並不多,但是由於孩子寫作業拖拉,寫得慢,覺得多。

    情況三,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所以寫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拉長了寫作業的時間。

    建議家長先和老師溝通,確定一下到底是哪種情況,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 5 # 晴空萬里30127841

    家長在家長群裡指責語文老師佈置作業多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可能老師佈置作業確實很多,讓學生無法完成。二是家長覺得多,實際並不是很多。有個別學生由於能力的原因完不成作業,家長覺得多。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那就是佈置彈性作業,把作業設定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就基本作業,這樣的作業要求學生都要做完。第二層次的作業設計一些比較有難度的作業。這部分作業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這樣既照顧大多數學生能及時完成作業,又照顧到個別有能力的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家長的意見也許會少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讀過的段子在自己身上發生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