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是否偏執於先帝託孤,以成就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名?
3
回覆列表
  • 1 # 有權保持沉默35925393

    這也是諸葛亮沒辦法的辦法。從古至今,戰爭打的就是經濟,在那個年代,人口、土地都沒有別人多,任由魏國發展下去就更沒得打了。所以諸葛亮也是不得不發動戰爭,不停的騷擾,也許還有那麼一線生機。至於百姓,那就更沒啥好說的了,戰爭帶來的必然是人口銳減、經濟倒退,否則也不會出現之後五胡亂華的情況了。

  • 2 # 素川居

    可以參照易中天教授的看法。首先諸葛亮的是軍政府,這個其實也不能怪諸葛亮,有兩個大原因逼著他把政府性質變成軍政府,第一個是蜀國底子真的太差了(益州單單拿出來跟其他州比,當時是天府之國,問題是人家魏吳都好幾個州……),軍政府能更好的把資源整合在一起用於發動戰爭,第二,益州本土士族不服,只有在軍政府的高壓下,在高喊恢復漢室的口號下,獲得百姓的支援,益州士族也只能勉強配合,不敢造次。軍政府這種性質下(看下北韓就知道了),百姓肯定過得不好,軍政府會宣傳一些讓人亞歷山大的言論(比如我們現在身處環境危機四伏,旁邊魏國是禽獸老想滅我們,吳國也不是好東西,爆我們菊花,大家要省吃儉用,把剩下的錢財拿出來支援軍隊,積極參軍,保家衛國),普通百姓每天腦袋瓜都緊張兮兮,肯定過不舒服,而且為了維持軍力,百姓稅負重,時間一久,益州真的變成如諸葛亮所說的,益州疲弊。不過諸葛亮的軍政府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吏治清明(其實地就那麼大,也沒地方貪……),所以益州百姓真倒黴,攤上劉備挑起內戰的逗比。三國鼎立,消耗的是華人自己的元氣,哎。

  • 3 # 綿州視媒

    蜀國在後期確實就叫窮兵黷武了,諸葛亮和姜維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為此消彼長,所以蜀國不得不打,這是逆天行事。而且姜維作為諸葛亮的繼任者,其實就是悲劇的延續。我們先來比較下蜀漢初期和末期的人口數量!

    東漢後期與蜀漢相應的地區有戶152萬,人口724萬,到東漢末年下降了40%。三國初年,蜀國有戶91.2萬,人口434.4萬,這就是蜀華人口發展的起點。

    蜀國建立後,在上述基礎上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到蜀漢延熙五年(242年),二十一年後蜀華人口增至101.27萬戶,479.2萬人。

    在上述基礎數上繼續以5‰速度遞增到公元263年,蜀國有戶數112.45萬、人口529萬。這大概就是蜀華人口的峰值。

    但是隨後諸葛亮受先主託孤而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多以糧盡無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彼時的大環境已相當困難,連軍糧都無法持續供給。對於古稱天府之國的蜀國來說,可想而知老百姓也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

    諸葛亮病逝後,姜維舉起大旗,繼續北伐,蜀漢已經是強弩之末,不管是人口還是財力上都無力迴天,姜維最終也以身殉國。至此,蜀漢已無可用之人,連年戰爭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蜀漢滅亡時人口不過94萬,不足建國時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見戰爭之殘酷。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百姓的實際情況,但是根據史實可以推測,國家征戰無糧,老百姓豈能有糧?國家人口下降四分之三,老百姓豈能有安穩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渣女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變成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