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黃銳士
-
2 # 照影吹笙
第二次中東戰爭前的中東基本上是英、法勢力,美、蘇對中東不感興趣。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勢力退出中東,美、蘇勢力進入中東,開始了美、蘇在中東的大角逐。
-
3 # 子屠龍
1952年,奉行阿拉伯民族主義的納賽爾,掌握埃及政權。他決定貸款10億美元,在尼羅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壩,但提供貸款的英法兩國卻提出苛刻的要求。
看著前殖民者的嘴臉,塞納爾大手一揮,拒絕所有的無理要求。出於報復,1956年7月20日,英法對外宣佈撤回對埃及的援助。你給我一拳頭,我就還你一大腳,當月26日塞納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塞納爾這招妙,不僅迎合民族主義情緒,而且可用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來建造阿斯旺大壩。之前,英法一直控制著運河的收入,1955年就有1億美元,每年埃及僅得3%。
英法一生氣,就跑去找埃及東邊的以色列,說“我們一起打埃及吧!”以色列1948年跟埃及帶頭的阿拉伯國家打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對塞納爾上任以來的軍事擴張很是敏感,要聯合打埃及自然是滿口答應。
1956年10月29日,4.5萬名以色列軍人,在英法空軍掩護下,四路進攻西奈半島。第二天,英法藉口“保護蘇伊士運河”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埃及、以色列立即停火,將運河區交由英法聯軍駐守。
納賽爾根本沒鳥他們,反而呼籲埃及軍民要戰鬥到底,這下逼得英法要出大招。10月31日,英法調動10萬大軍、100多艘軍艦出征,並派出強大的空軍編隊對埃及的戰略要地進行狂轟濫炸。
英法這次夠賣力,以色列軍隊很快就佔領西奈半島,11月4日就開拔到蘇伊士運河附近。
但是,三國的侵略行徑引發國際社會的憤怒,甚至連英法國內都掀起強烈的反戰運動,兩個超級大國美蘇也坐不住了。迫於強大的國際壓力,11月6日,英法以宣佈停止軍事行動,隨後英法撤兵回國、以色列也退回到1949年的停火線。
僅僅8天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就此結束,被稱為“是一場除了英法之外,所有參戰國都是贏家的戰爭”。為什麼要這麼說?難道連被動受打的埃及也獲得收益嗎……
埃及的獲利,是成功收回蘇伊士運河,沉重打擊英法在阿拉伯世界氣焰,讓埃及獲得巨大的聲望。
以色列的獲利,軍事層面大大削弱擊埃及的軍備,佔據地區戰略上優勢,讓埃以邊境出現長達10年的平靜期。
英法的失敗,打仗花去大量的費用,既沒有保住蘇伊士運河的權益,又讓國際形象下跌好幾擋。
偷雞不成蝕把米,英法妄想繼續享受昔日的福利,卻最終讓自己灰頭土臉。那麼,你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
回覆列表
軍事是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軍事服從政治。戰爭結果是埃及失敗,英法以戰勝。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在美蘇的干預下贏得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