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天下185
-
2 # 上游的小石頭
西楚霸王項羽弒君丟掉民心這個肯定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要了解一下弒的這個君是什麼來頭。
此君就是當時的義帝,名曰:熊心。再早之前義帝還不叫義帝,稱之為“楚懷王” ,義帝是推翻了秦王朝統治之後項羽給封的 ,更早之前楚懷王也不是楚懷王,而是放羊的小青年。當初項梁、項羽起兵反秦之後聽從謀士范增的建議,找到流落民間的楚王室貴族之後,就是這個熊心立為楚懷王,熊心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熊槐的孫子,不用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倆都叫楚懷王。為什麼把熊心也立為楚懷王,這個也是有原因的。
熊心的爺爺熊槐,當初被秦國陰了一把。說好了兩個國家的國君在武關會盟,但是秦國國君違背約定,把熊槐俘虜到了秦國,用他的性命要挾楚國割地,楚國不從,結果熊槐再也沒能回到楚國,客死他鄉。後來的楚國百姓都很懷念楚懷王熊槐,覺得他死的冤,死的太可憐。
所以把熊心也立為楚懷王是為了博得楚國百姓的同情,是為了得到民心。
雖然項家世代為楚將,熊心是楚國王室血脈,被立為義帝(傀儡),但是項羽還是把義帝殺了,楚國的百姓怎麼想?以下犯上,謀權篡位,狼心賊子,這完完全全的就失掉了楚地的民心。
其他地方的諸侯百姓知道後還會臣服這樣的西楚霸王嗎?答案是否定的。
項羽殺掉義帝,民心向背,失去天下民心,最終才會敗給了劉邦。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后,號令天下,大失民心。他自己也漸漸驕傲起來,對其他的諸侯放鬆了警惕,從而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後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局。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只剩二十八騎;而追他的漢騎有數千之多,項羽孤軍奮戰,飛斬敵將,使“漢軍披靡”。當赤泉侯追他時,項羽“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後來,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面楚歌,面對著美人和名馬,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他曾慷慨悲歌,卻依然堅決抵抗,即使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項羽也不願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絕渡江,以自刎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項羽自刎前,仍稱“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而不能認識自己終致失敗的原因。後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谷城。
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在每次戰役中均壓倒劉邦,但因他政治力及組織力不強,不注意穩定收服民心,不注意用人,最後反被對方壓倒,終於英雄末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充分肯定了項羽的功績,說項羽“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項羽在戰場上英勇異常,“嗔目叱之”,敵將“目不敢視,手不敢發”,而平時卻“見人恭敬慈愛”,“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飲”。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是一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是反秦鬥爭中指揮起義軍摧毀秦軍主力的勝利者,雖然他在同劉邦的角逐中失敗了,但他的見義勇為、敢作敢當、光明磊落的品格,成為人們心目中英雄的典範,使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