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姐wy

    餃子源於古時的嬌耳,相傳中國的特色水餃是由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經有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張仲景為老百姓醫病除疾,見到很多貧窮百姓飢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就發明一種極寒湯,裡面煮了麵皮包的羊肉餡和草藥,形狀似耳朵,後人就演變成餃子,大家都知道“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及“上車餃子下車面”,“除夕夜裡零點吃餃子”的習俗,都離不開餃子,在東北和山東立秋時習慣吃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包子,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立秋吃了餃子,來年莊稼地裡的豆子會大產。說到吃餃子,又有一句俗語:“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這句俗語本是一句勸酒令,給喝酒找個由頭,喝酒時總要配點什麼一起才是最棒的,那就是好吃不過餃子的歇後語流傳於世啦!

  • 2 # 夢塵雜談

    “好吃不過餃子”的歇後語是從哪裡來的?首先要更正一點,“好吃不過餃子”不是一句歇後語,而是一句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俗語。俗語是民間流通的通俗語言,而這句話也正是中國民間俗語的精華。

    “好吃不過餃子”,現在是一句被玩壞了的俗語,具體大家第一反應的第一句,我就不發表言論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精華。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 ”,這句俗語的原意是:再好吃的東西也比不過餃子,在舒服的姿勢也不如倒著。因為古代農民天天過的就是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餃子是過節才會吃的一種食物,而倒著也確是一天耕作回家後最舒服的享受,所以才會有了這樣的說法。

    具體這句話是出自何人之口,或者說是什麼年代出現的,我沒有查到權威性的資料。餃子原名“嬌耳”,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有著名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

    餃子,原稱“嬌耳”,三國時期至後來一段時間統稱為“餛飩”,直到宋朝餃子被稱為“角兒”,也被稱為“角子”,在正式有了“餃子”的發音。所以說“好吃不過餃子”這句俗語的形成時間應該在宋朝以後才出現的。

  • 3 # 田青1599818

    “好吃不過餃子”很多人不好意思說出來下一句,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是流行東北地區的一句俗語,它的下一句是“好玩不如嫂子”,過去東北地區比較貧困,家裡孩子多,一年也吃不到幾回餃子,只有到過年才能吃上餃子,平時連飯都吃不飽,所以吃上餃子感覺很香。慢慢的“好吃不過餃子”就流傳下來了。剛才我說了,過去東北地區比較貧困,家裡孩子又多,大人們每天都在為了吃飽肚子而奔忙,哪裡有閒工夫管孩子?一般情況都是家裡老大剛把媳婦娶進門,老人都心疼兒媳婦,不讓她去地裡幹太累的活兒,讓她在家裡看孩子,就是她的小姑子小叔子們,孩子沒人管,這來了一個漂亮年輕的嫂子陪他們玩當然高興了,於是就有了下一句“好玩不如嫂子”這句話了。很多人不願說出來下一句是因為他們把東北另一個民俗風情聯絡起來了,那就是東北嫂子和小叔子之間可以鬧笑話,就是兩人可以說一些搞笑的話,做一些搞笑的動作,很多不明白東北這個習俗的人以為兩人之間有姦情,就把這句話聯絡上了,其實這是不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武則天的眉毛真的很漂亮嗎?為何叫“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