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今古齊觀

    中國的書(書法)與畫(寫意)都是作者的情感表達。

    “詩情畫意”。“字如其人”。

    同一個作者在不同的情緒下,作品的風格是不同的。

  • 2 # 品詩讀畫

    書畫同源是中國書畫術語。意為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相輔相成。最早的發現者是趙孟頫。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第一次從理論上闡述了書畫同源的問題。書畫同源有兩層含義:

    1.書畫同“起”源

    書法和繪畫在源頭上、起源上、淵源上是一致的,兩者同根生。這一點,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就是很好的證明。

    2.書畫同“形”源

    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中國畫,從而,中國畫本身帶上了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都透露著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獨立的審美價值。唐代張彥遠在其《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維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放知書畫用筆同法。”此可謂關於書畫表現形式同源的最早論述了。而書畫在筆墨運用上具有共同的規律性更在宋元以後興盛而起的文人畫中被得以充分發掘。明代王世貞在其《藝苑卮言》一書中以畫竹為例對此進行了論述,“幹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無疑是對以書法之筆墨入畫的一個精闢的概括。

  • 3 # 寫字吧

    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它是把圖畫作為一種具有概括力的記事符號來使用。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繪畫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發展,人們慢慢透過對事物的觀察,古文字逐漸從影象中蛻化出來,從影象轉化為線條,從而構成了文字。從這個角度說,書畫從源頭開始,就是同源的。

    從書畫藝術的表現手法來看,中國畫所說的渲染、沒骨等等表現手法,最終還是要靠線條來表現。書法的篆隸楷行草各書體,也是以線條來表現。我們所說的筆法,在書畫上,是通用的,這也是我們說書畫同源的另一個方面。

    最早提出書畫同源的是趙孟頫,他著重強調了書畫用筆的內在聯絡。他在所創的《秀石疏林圖》尾紙上自題一首七言絕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意思是說,他主張用書法的飛白手法來畫石,以寫籀之法畫枯木,以“永字八法”寫竹,強調的是用書法的筆法來畫畫。

    (《秀石疏林圖》)

    此圖中的石頭,運用側縫飛白筆法,竹、樹、枝運用濃墨,筆力凝重,運用中鋒的勾、點繪成。左側的樹,中鋒直接點畫樹葉,用筆有頓挫,有轉折。 這幅圖成為後世“書畫同理、同源論”的例證 。

    另外,上升到對大自然的領悟,書畫家的創作,哪一個不是對莽莽天宇、恢恢地輪的探索。從本質上講,書畫也同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拉迪波右膝落地嚴重受傷被擔架抬出場外,很可能導致賽季報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