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嘎額嘎
-
2 # 易家巷
好漢一輩是英雄!除了老頭七八十歲在公交車上,腳勁差了點,腳板腰板穩定性不好。
我們這一代,生長在毛澤東時代,是從小到大學習英雄時代。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學習解放軍。
唉,現在沿街樓市:"嘿!來往朋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走一走,瞧一瞧,200元一雙真皮鞋,現廠子倒閉,只賣25元…。"
要麼倚門靠壁低頭不語成為低頭族,或上上啃得雞,逛逛偷市。
我不是好漢,所存不存在提當年勇不勇,那年那月同事,同學,少年夥伴自有人評說,如今在路上偶遇,淡談過去,實為人之常情,每一個人都有自豪感,這正是許多現代年青缺乏的。
-
3 # 玄學入門講解
因為老人跟現在人不同,他們慢慢被現在社會給忽略,所以年青人的東西他們不瞭解,他們就總說他們年情時候的事情,沒事多跟家裡的老人溝通讓他們知道他們是有用的是有人關心愛護的,永遠不要嫌老人煩,他們喜歡說咱們就好好聽一會,沒事多陪陪老人因為都有老的一天老,不是有那麼一說嗎老小孩小小孩。
-
4 # 細沙一粒
謝謝邀約。就這個題目而言,我個人認為老年人可能年齡大了,喜歡回憶一下年輕時的往事,一個是做了好事,做了有益的事情,這個無可厚非。第二個就是帶有誇張的,吹噓的語氣告訴別人自己當年多麼的利害,本事多麼的大,我想“好漢不提當年勇”這句話就是告誡第二類人做人做事還是要低調一點。
-
5 # 心意給力
老人愛提當年勇,屬於正常心理反映,沒什麼特別的。人老了有的愛回憶過去,回憶往事,有的則不愛說。我分析有幾個原因:
第一,老人缺乏新鮮事。人老了,早已經不工作,新的業績幾乎沒有了,只有當年往事可以提。作為年輕人,或者身邊的親人,聽不習慣老人經常說過去的事,講過去的的故事。聽者要理解,要換位思考,不要責怪老人。
第二,當年勇是值得提的。如果不是光彩的事,不是值得一提的事,不是有意義的事,老人也不會輕易提,更不會經常提。說明經常可以拿來提一提,展示自己曾經的輝煌,曾經的英雄事蹟,英勇事蹟,好人好事。年輕人不彷也可以多聽聽,耐心地聽聽。
第三,老人的一種傾訴。老人生活本身就很單調,孤獨,身邊說話的人也漸漸變少,更難找到願意聽他們傾訴的人。一旦有機會,總想多說幾句,多囉嗦幾句,而每次說的都差不多,這就是傾訴。如果老人沉默,寡言少語,也許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
逐漸進入老齡化,老人會越來越多,老人提“當年勇"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回覆列表
人上年紀了,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經歷是拿來回憶的,人活到一定歲數都會常想過去的事,包括年輕人,或者驕傲,或者後悔,老人呢,在那時候呢,一定是兒孫滿堂,在晚輩聊天時確實會常提起當年的驕傲,有吹噓下的意思,我想一定也會有激勵晚輩的意思,老人嘛,代表一種經歷,一種生活,人老了,一句話想當年是何等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