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觀農事
-
2 # 農民的小幫手
玉米鏽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病害,夏玉米種植區域,7-8月份是高發期,發生比較嚴重,作為一種氣候傳染病,主要危害玉米的葉片,到了穗期以後,還有可能危害玉米穗部。
葉片上看上去一片片的黃色,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上面有很多淡黃色的點點組成,並且有凸起,用手觸控會有明顯的觸覺,另外,這些點點破裂後,會散出鐵鏽色的粉末,覆蓋在葉片上,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導致出現減產。
玉米鏽病的發生因素有多種,在生育期中(尤其是夏玉米),不少區域容易出現降雨,甚至是連陰雨天氣,再加上種植過密,田間溼度過大,很容易發生鏽病,另外,和品種也有一定的關係,有些早熟品種相對容易發病,其次,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生鏽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針對玉米鏽病,建議預防為主,因為一旦發病後,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防治越早的情況下,危害相對也較小。
預防措施要從多方面綜合管理,比如購買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合理種植密度、肥料施用要平衡、注意田間排水等等。
使用化學藥劑是不少農戶採取的辦法,市面上的殺菌劑有不少,常用的有苯甲·丙環唑、戊唑醇、氟環唑、三唑酮、吡唑醚菌酯、噻呋醯胺等等,根據防治情況,間隔10天左右,可多次防治。
針對玉米鏽病,希望種植戶們做好檢測工作,進入8月份以後,也是鏽病的高發期,及時發現及時防治,保證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鏽病發病規律:
中國玉米鏽病發生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南方玉米鏽病的夏孢子隨颱風和氣流傳播而來的。田間葉片染病後,病部產生的夏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蔓延擴充套件。實踐證明,偏施氮肥有利於玉米鏽病的發生。不同玉米品種和品系對玉米鏽病存在明顯的抗性差異,甜質型玉米抗病性較差,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發病較重。
鏽病防治措施
(1)選育抗病品種,如德單5號、德單123玉米品種。
(2)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提高玉米抗病力。
(3)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酢漿草和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以減少侵染源。
(4)選好對口農藥噴施:
病害發生前期,可噴施1次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80g/畝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100g/畝,對水40—50kg均勻噴施。
病害發生初期,田間病株率達6%時開始噴藥防治。可用下列藥劑:30%醚菌酯懸浮劑30—50ml/畝;20%三唑酮乳油75—100ml/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6—32 g/畝;25%丙環唑乳油30—40ml/畝;對水40—50kg噴霧,間隔10天左右噴1次,連防2—3次。
玉米鏽病是一種隨氣流傳播的大區域發生並且極易流行的病害、防治上必須採取以抗病品種為主、以栽培技術防病和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病重地區應更換抗病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搭配使用磷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