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顧前史而言今

    因為對清朝統治者來說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更何況這種事情決不能半途而費,必須貫徹到底。

    滿人以不足百萬人口統治中國億兆漢人,他們心裡是很擔心的。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在統治區實形剃髮易服就是讓漢人自己站隊。願意剃髮的自然就是願意在大清治下好好過日子的順民,不願意剃髮的就是看不起滿人,心中對明朝有期待的不穩定分子。對後一種及早剷除,既穩定了內部又震懾了其它人。此外這種辦法還減少了民眾投奔南明的機率,因為剃髮之人在南明是被歧視的。

    再一個漢人文明比滿人高,自尊自信也強。雖然一時佔了下風,但心裡是不服氣的。剃髮易服是最簡單也是最快能打擊漢人自信的方法。讓漢人放棄傳統採用滿洲人的髮型和服飾,對民族自信心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讓漢人在引以為傲的文明上顏面無存,無情的撕下了漢人臉上最後一塊兒遮羞布。 滿清這種專門打臉的政策雖然最初會引起激烈的反抗。但反抗的浪潮一旦被壓下去,被迫接受了剃髮易服,漢人以後就不能在滿人面前以“文明人”自居了。而滿人則擺脫了文化自卑感,對漢人有了居高臨下的心態,這有利於實現清朝“尊滿抑漢”的目的。

  • 2 # 人類歷史故事

    剃髮易服是指明末清初清政府強令全國各族人民改剃滿族髮型,穿滿族樣式衣服的強制政策。漢族歷來非常重視傳統風俗習慣,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理髮。1644年,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貴族為鞏固滿族統治,釋出了剃髮令,因漢人大規模反對而停止;1645年清軍佔領江南,再次強推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同年7月9日清廷推行“易服令”。因為反對剃髮易服,出現了“嘉定三屠”等慘景。清政府之所以強推剃髮易服令,根本原因是為了統治的需要,摧毀漢族人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尊心;清軍入關時人口很少,而漢族人口眾多,少數人管理多數人,滿族統治者擔心統治不穩。同時,滿族不想被漢族文明視為異族,滿族採取同化漢族的策略,從而有利於滿清統治。

  • 3 # jack200351227

    清朝入關後,前明軍還有數百萬。這些軍隊失去了效忠物件,經常易幟反叛。常常這在清軍大軍前脫下軍裝就是平民,穿上軍裝就又是軍人。今天宣佈投奔清朝,明天反叛。倒黴的只有民眾。嘉定屠夫李成棟就是典型例子。

    因此清朝下令成年男子一律剃髮易服。使得反叛的成本大幅度增加。開始時遭到激烈反抗。但反抗者沒有真正可以效忠的物件,又沒有有效的組織,很快就被打著清朝旗號的漢族軍閥打垮了。

    剃髮易服沒有涉及女性、孩子與老人,這是因為清朝認為這些人不具備作戰能力,所以放寬要求。

    為了減輕抵抗力,清朝又規定喪葬服飾不做要求。結果就變成了舊服裝,活人不穿死人穿。

    實際上剃髮易服的效果並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李成剃完頭殺了三次嘉定人,除了第一次外,應當都是已經剃髮的民眾。然後就又宣佈自己還是明朝人。南明還一本正經封他諡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有5萬元存款,可以在五線城市買房,實現安居樂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