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大獅

    這個成語的原文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有一位曹劌先生就說過“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個話說的很生動很具體,意思是說:那些吃肉吃得多的人,思維一定會產生障礙,有很多重大問題註定是那些人看不到的。

    孟子也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也很清楚,在憂患時代可以很自然地起作用的東西,等到了享福過好日子的時候,就不會再存在了。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可謂是“曹孟共識”。有位近代偉人很認同這種說法,他說了一句話則顯得很通俗、很徹底,甚至有點赤裸裸: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 2 # 子夏故壇

    “肉食者鄙”,語出先秦 · 左丘明著《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什麼是“肉食者”?就是特指高官厚祿者。古代不用說庶民百姓,連低等貴族也不是想吃肉就隨時能吃上肉。這是因為:一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沒達到隨便吃肉的階段;二是有禮制的規定。《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可見貴族食肉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見,庶民百姓活到七十能吃上肉也很不容易,年青晚輩平常能吃上肉就更是奢望。

    “肉食者鄙”就是指高官厚祿者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能謀其政也。最“鄙”的“肉食者”莫過於東晉時計程車族階層。士族制度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有的歷史現象,它的特點是按門第等級區別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士族為了保持自己的特殊地位,非常注重門第身份的高低。士族和庶族之間界限分明。士族不同庶族通婚、共坐,不穿同樣的衣服,甚至不互相往來。士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直接做官。他們工作清閒,俸祿優厚,提升也很快。很多士族子弟平時不讀書,考試請人代筆。他們塗脂抹粉,頭戴高帽,腳蹬高屐,出則乘車,入則扶持。有些人不但不會騎馬,連走路都沒力氣。梁朝的建康令王復,出身士族,見到馬嘶叫跳躍,就嚇得要死。他對人說:“這是老虎,為什麼叫馬呢?”士族生活腐化,是一群極端腐朽的社會寄生蟲。

    “肉食者鄙”,但如果給寒門子弟以機會,讓寒門子弟建功立業,社會也不會壞到什麼程度,然而士族制度卻阻斷了寒門子弟的進取之路,寒門很難出來有抱負的貴子,所以東晉雖然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但特權政權還是很快滅亡了,究其因,蓋肉食者鄙也。

    曹劌雖然不是“肉食者”,但卻說見就能見到最大的“肉食者”――魯國國君,還能一同參與謀劃,結果打敗了入侵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實國家之幸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債權人是否可以向債務人的債務人主張債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