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業大佬內參

    一,20世紀60年代,印度處於封閉狀態,但“印度軟體之父”卡利將軟體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許多國家和企業一直致力於開發計算機硬體,軟體被認為沒有額外的、免費的和盈利的。但是cully認為軟體具有無形的價值。“硬體和軟體是一體的,當硬體達到一定規模時,對軟體的大量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南韓發現,硬體開發需要基礎設施和資本,而印度缺乏實施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條件。因此,由於印度的貧困,不得不從事軟體開發的原因是印度人“擁有優秀的數學頭腦,能夠編寫絕對最好的軟體”,據《開啟印度資訊革命》這本書記載,當時印度全國計算機還不到20臺。今天,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印度在國家的支援下開始軟體開發工作時,——的困難情況。

    第二,印度落後的體制與尖端資訊科技相互衝突。印度仍然處於僵化、落後的經營體制下。旅遊文學家奈波爾說,“官僚制度和宗成制度交織而成的黑巖國家”。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為解除對計算機硬體進口的管制而遊說政府等不斷打破僵化的經營體制的過程。1991年印度軟體協會會長米塔訪問了16次,與財政部長會面了30分鐘,得到了軟體行業的稅收優惠。這種不斷的衝突使政府意識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並反過來利用它來支援軟體產業。1999年,印度成立了IT產業部門,當年,16個省的州政府釋出了IT政策,7個省設立了專門的工作組或委員會。據調查,這些機構不是戰時,而是印度軟體產業實際發展的動力。

    第三,兩極化將產生軟體王國。印度的兩極化已經廣為人知。訪問印度的人感到,在高層建築下,乞丐成群結隊地乞討,甚至搶遊客的包。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帕茲所述,印度充滿了“兩極化對比的差異”。因此,國內眾多IT明星認為印度“軟體強國”的地位不夠。

    印度70%的人口是文盲,但有41萬名軟體技術人員,這個數字仍在增長。印度全國共有1832家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工科大學,每年培養約7萬名計算機軟體專家。今天在美國,三分之一的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25萬人深入矽谷,令人驚訝。還有一種形象的比喻,印度是依賴金字塔尖端的精英2%領導98%的平民。難怪比爾蓋茨首次訪問印度後,在未來幾年斷言:“印度有成為軟體超級大國的希望。”儘管文盲、人口和貧困仍然是印度的三大課題,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在2008年創造“百萬軟體人才”。第四,軟體產業出口戰略的成功應用是印度軟體產業走向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主要有兩種出口戰略,第一種是印度軟體公司的派遣工程師“貿易外服務”,派駐海外客戶完成設計。二是在印度完成軟體程式開發,然後傳送到客戶端進行測試、安裝的“海外服務”。這兩個專案分別佔印度軟體產值的57%和35%。也就是說,印度主要提供定製軟體服務,具有品牌的軟體包所佔比重較小。因此,印度的軟體產業模式被稱為“軟體代理”,類似於中國沿海地區發展的加工產業。

    當然,在看到印度軟體產業奇蹟的同時,也要正視印度軟體產業發展的弱點(如人才外流)。高附加值產業鏈不能形成。過分依賴以產業為中心的教育,使研究失去了前瞻性。官僚主義的低效;在促進軟體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國家之間存在的惡性競爭導致資源浪費。還有其他深刻的社會問題。

    1989年印度軟體產業的總產值達到2000萬美元,1999年達到40億美元。大部分出口成為世界第二大軟體出口國。

    據Mckinsey預測,印度IT服務產業在未來5年將超過5倍,年出口額超過500億美元。目前印度的軟體出口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超過印度總出口額的20%,印度總GDP份額超過2%。

    印度有一家大型軟體公司,前4名由TCS、Infosys、Wipro、Satyam等組成,所有這些公司的規模都超過1萬人。TCS是印度最好的財團塔塔下屬的諮詢公司,聯合體的資產總額超過100億美元。Infosys於199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印度公司,是全球500強公司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對集中的公司,擁有超過8%的股份,porem Jay在印度也成為了首富。Satyam是他們中第一個在中國投資的人。

    “四大金剛”在中國定居,目前還在觀望,Infosys在中國的投資尚未確定,但是印度的國家資訊科技學院(NIIT)和APTECH幾乎壟斷了中國的IT長期教育市場。NIIT成立於1981年,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達到CMM級別5的教育機構。這兩家公司以類似於培養中國廚師的方法培訓軟體技術人員:學生畢業,就業準備,兩家公司的學費也一樣:1.8萬韓元。印度在軟體開發和出口方面與中國相比具有絕對優勢,在基礎IT教育方面,印度人殺害了中國家族。目前,中國的IT企業在印度只有華為一家規模較小的軟體公司,該公司甚至被誣陷為“為塔利班編寫軟體”,被印度政府調查的事實被證明是純粹不正當的。

    分析印度軟體模型的成功因素,關鍵是引入CMM認證,CMM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執行的一套軟體工程標準印度人對這一標準非常熱情,只有幾十家軟體公司獲得了CMM5認證,印度佔有60%以上的份額。

    在過去的兩年裡,一家集團的中國軟體企業總經理訪問印度,回國後掀起了CMM第一認證熱潮,很多中中國人對CMM認證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有一點不可避免的是,CMM是堅實的畢業證和護照,沒有它,軟體國際市場的大門也很難前進,這是美國標準。

    但是印度模式位於全球軟體產業價值鏈的最底層,孟加拉國的女工人們在為沃爾瑪的剝削工廠努力工作的同時,班加羅爾的程式設計師們也在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軟體訂單而努力。這種訂單可能多次落後,收益重疊。這種代理機構受到美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如果美國經濟停滯,班加羅爾的工程師們的生活也將不好。

    對於西方列強來說,班加羅爾是軟體產業的勞動力剝削工廠,而中國連成為“剝削工廠”都在掙扎。因為中國的軟體產業分散,各有標準,標準太多,會造成沒有標準的現實情況,CMM原封不動的轉移很長,但是改變想法,中國能否建立自己的軟體產業標準,畢竟中國是21世紀最大的市場。

  • 2 # 直誠善的理工思維大叔

    實在不知道印度在計算機科技方面哪裡強,從未聽說過印度的有關計算機方面的知名品牌或軟硬體商品,比如作業系統、軟體、網站、超級計算機、晶片、計算機硬體廠商和產品、手機品牌、手機APP、通訊和網路技術,等等。

    這些方面,從未聽過說或見過來自印度品牌和商品。而這些方面,中國有很多品牌、很多產品、很多網站和APP、很多世界級獨角獸企業,能獨立製造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晶片硬體。印度哪裡能和我們相比?

    每年,印度承攬軟體外包專案收入費用不少,但承攬軟體外包專案沒有自主的設計、智慧財產權和品牌,不過是高階碼農罷了。而且印度承攬軟體外包專案完成質量一般,去年2次墜機的波音737MAX被全面停飛,其存在重大安全問題的自動控制飛行系統,就是印度承攬的軟體外包專案。

    唯一能比的是,美國的科技企業CEO很多是印度裔,華裔很少;但是,印度裔和華裔美中國人,是美中國人,而不是印度人和中中國人,他們是為他們的國家--美國做貢獻,對作為國家的印度和中國沒有貢獻。而且,即使地位尊崇到CEO的位置,也不過是美國的最高級別打工仔,而不是美國企業的擁有者。

    印度裔CEO多於華裔CEO,是因為印度裔無法回印度創辦科技企業,因為印度缺乏科技企業生存的土壤,只能在美國安心工作。而華裔可以回到中國創辦成功的科技企業。所以中國現在有不少不亞於或超過美國的科技企業,例如阿里、騰訊、華為、大彊等等。

    所以,計算機科技方面,印度哪裡能和中國相提並論。

  • 3 # WZ丫7119

    某個方面的強代表不了整體強,就像華為沒冇光刻機做不了高階蕊片,印度更是這樣,它的工業體系更不如中國,有想法也沒辦法

  • 4 # 弓目

    差太多了,沒有可比性,一個頂尖科學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瑞典一個諾貝爾,不代表瑞典的科技水平超過所有國家!幾個印度精英不代表印度的計算機水平超過所有國家!

  • 5 # 男人衝動

    呵呵你理解錯誤。印度是帶加工工廠他沒有品牌計算機。不要說中國超算他影子都摸不到。普通的中國也有自主品牌。印度只是硬體出口大戶。計算機他還沒資格和我們比。

  • 6 # 老培24555136

    印度沒有超級計算機,沒有4G5G技術專利,沒有著名的通訊裝置製造商,也沒有阿里騰訊這樣的著名網際網路公司,連手機設計都比不了中國的中游廠商。有的不過是給美中國人打理生意的官家和碼農,談何與我比較計算機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伺服器是需要備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