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國總動員後,其它跟隨,戰爭就無法避免了?
5
回覆列表
  • 1 # 雜史譚

    從技術上說,既然可以發起總動員,當然也能停止總動員。但是當時的形勢不允許這麼做。在當時軍界的普遍觀念中,“動員就是宣戰!……任憑別人陳兵百萬在自己的邊境上,而自己不採取同樣的行動……好比一個人的衣袋裡懷著手槍,任憑別人把武器指在自己的頭上!”

    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看德國的情況:

    動員的電鈕一經按動,徵召、裝備和運送二百萬人員的龐大而精緻的德國戰爭機器便沿著鐵路線整個自動地運轉起來了。德國的鐵路系統是軍方控制的,每條線路都派有一名參謀,不經總參謀部許可,不得鋪設或改變任何線路。後備役軍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領取制服、裝備和武器,先編成連,再編成營,然後加上騎兵、摩托兵、炮兵、醫療隊、炊事車、修理車以及郵車,按預定的鐵路時刻表,被送到鄰近國境的集結地點。在那裡,他們再編成師,再由師編成軍,由軍而集團軍,待命出征。單調運一個軍,軍官就需要火車車廂一百七十節,步兵九百六十五節,騎兵二千九百六十節,炮兵和給養車一千九百十五節,總共需要六千零十節,分別組成一百四十列列車,同時還需要同等數量的列車運送兵團的軍需品。而德軍擁有40個軍!從命令下達那一時刻起,一切都在按預定時間表規定的時間執行,時間表訂得非常精細,甚至對於多少對火車輪子將在什麼時候透過什麼橋樑,都作了具體規定!

    對於法國和俄國而言,如果對德國的總動員熟視無睹,那就意味著自己的常備軍將面臨充分動員後的德軍的壓倒優勢,那麼結論只有自己也進行動員。反過來,對德國而言,既然已經開始動員,如果突然中止的話,再來一次這樣的動員需要時間,它也不能保證法國和俄國是不是會利用這個時間差先行動員,那樣倒黴的就是德國自己。

    所以,這就是一個死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每天晚上吃了大蒜頭才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