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十三陵之一的明孝陵,就不得不提,孝陵。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是欞星門,過欞星門折向東北275米,就到了御河橋,也稱金水橋。御河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後來剩下3孔。透過御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築有圍牆。
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座門洞,三大二小,中間3座為拱形門洞,兩邊兩座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後來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5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寫著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
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座門洞,後被毀。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牆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通碑刻。根據史書記載,這裡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門,但清朝時,在中門的基礎上改建來碑殿,並豎立了5通高大的石碑。
正中有一通大石碑,下有馱碑龜趺。這個馱碑龜趺與眾不同,脖子出奇的短。碑高3.85米,寬1.42米,厚度0.38米,石碑上有清朝皇帝康熙寫的“治隆唐宋”4個鎏金大字。“治隆唐宋”的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這是康熙皇帝在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御題的頌揚詞。碑殿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也就是享殿。
孝陵殿後來還存有3層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殿中供奉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神位。享殿後面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
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橋的北面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
隧道共有54級臺階,臺階的盡頭是用13層條石砌築的寶頂南牆。南牆正中橫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是後人所制的。方城左右兩側有步道,可以通往明樓。明樓在方城之上,原為重簷黃瓦大屋頂建築,屋頂後來被毀,僅存四壁磚牆,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面開3扇拱門,其餘三面各開一扇拱門。
方城明樓以北為真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寢宮所在地。寶頂近似圓形,原名“獨龍阜玩珠峰”,周圍砌有磚牆。方城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橋”它是明孝陵最後的一重建築。
說到明十三陵之一的明孝陵,就不得不提,孝陵。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是欞星門,過欞星門折向東北275米,就到了御河橋,也稱金水橋。御河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後來剩下3孔。透過御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築有圍牆。
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座門洞,三大二小,中間3座為拱形門洞,兩邊兩座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後來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5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寫著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
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座門洞,後被毀。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牆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通碑刻。根據史書記載,這裡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門,但清朝時,在中門的基礎上改建來碑殿,並豎立了5通高大的石碑。
正中有一通大石碑,下有馱碑龜趺。這個馱碑龜趺與眾不同,脖子出奇的短。碑高3.85米,寬1.42米,厚度0.38米,石碑上有清朝皇帝康熙寫的“治隆唐宋”4個鎏金大字。“治隆唐宋”的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這是康熙皇帝在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謁陵時御題的頌揚詞。碑殿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也就是享殿。
孝陵殿後來還存有3層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殿中供奉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神位。享殿後面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
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橋的北面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
隧道共有54級臺階,臺階的盡頭是用13層條石砌築的寶頂南牆。南牆正中橫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是後人所制的。方城左右兩側有步道,可以通往明樓。明樓在方城之上,原為重簷黃瓦大屋頂建築,屋頂後來被毀,僅存四壁磚牆,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面開3扇拱門,其餘三面各開一扇拱門。
方城明樓以北為真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寢宮所在地。寶頂近似圓形,原名“獨龍阜玩珠峰”,周圍砌有磚牆。方城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橋”它是明孝陵最後的一重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