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翻《論語》,看到這麼幾句: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Q:為什麼機器停了? A:因為超負荷保險絲斷了。
2、Q:為什麼超負荷了? A: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3、Q:為什麼潤滑不夠? A: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4、Q:為什麼吸不上油來? A: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5、Q:為什麼磨損了? A: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反覆追問上述5個“為什麼”就會發現需要安裝過濾器。如果“為什麼”沒有問到底,換上保險絲或者換上油泵軸就了事,那麼幾個月以後就會再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大野結論說:說實在的,豐田生產方式也不妨說是豐田人反覆問5個“為什麼”,積累併發揚科學的認識態度,才創造出來的。看到大野舉的這個例子,便想到以前看到的王永慶的一句話“管理不是什麼玄學,而是一項麻煩的工作:只有今天不怕麻煩,才能避免明天可怕的麻煩。也就是說,必須要從系統上找到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而後修正才能避免“不貳過”。大野上面的舉的例子是說一件生產當中具體的工作。那麼管理當中,如何能夠避免呢?就需要透過現象,找到問題之後,建立一種機制:包括流程、制度、控制系統、考核體系等。才能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但是,企業當中,為什麼又常常看到類似問題一再愚蠢的發生呢?我總覺得在國有企業當中,大家對於管理的忽視造成的。這種忽視是源於在現實中,大家往往把“拿單子”和“會管理”混為一談。如果一個人市場開拓能力很強,拿到合同,那麼其本人的能力、地位似乎就陡然凸顯出來,企業內部的評價就會很高,晉升自然就來了。再究其原因,可能就和我們目前國家所處在工業化程序的這個狀態有關。企業之間的競爭還往往處在拿“合同”這個階段,合同往往又需要類似“關係”這樣的企業管理能力之外的因素所決定。因而,往往忽視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建設就更談不上了。所以,企業內部雖然資源組合起來,但是沒有協作,組織的功能就無法發育起來,組織的長期發展往往就成為一句空談。
前兩天翻《論語》,看到這麼幾句: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可見孔子是很喜歡顏回的。所以喜歡的原因,就是因為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通俗點理解就是: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常人是很難做到“不遷怒,不貳過的”。如果能夠做到這點,不是聖人,也至少是賢人了。不遷怒,對於管理者而言,尤其是中高層管理者是一個必修課。也是能夠贏得屬下尊重的基本前提。今天暫且不談。這裡先來談談“不貳過”。管理當中如何才能做到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呢?說到底,就是要從系統上解決問題。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也經常會說,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屢次發生。如何才能做到呢?最近翻看大野耐一的《豐田生產方式》,找到了答案:即反覆問5個“為什麼”,特摘錄如下: 你對於一種現象連續問5個”為什麼”了嗎?這樣做,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比如一臺機器不轉動了,你就要問:1、Q:為什麼機器停了? A:因為超負荷保險絲斷了。
2、Q:為什麼超負荷了? A: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3、Q:為什麼潤滑不夠? A: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4、Q:為什麼吸不上油來? A: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5、Q:為什麼磨損了? A: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反覆追問上述5個“為什麼”就會發現需要安裝過濾器。如果“為什麼”沒有問到底,換上保險絲或者換上油泵軸就了事,那麼幾個月以後就會再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大野結論說:說實在的,豐田生產方式也不妨說是豐田人反覆問5個“為什麼”,積累併發揚科學的認識態度,才創造出來的。看到大野舉的這個例子,便想到以前看到的王永慶的一句話“管理不是什麼玄學,而是一項麻煩的工作:只有今天不怕麻煩,才能避免明天可怕的麻煩。也就是說,必須要從系統上找到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而後修正才能避免“不貳過”。大野上面的舉的例子是說一件生產當中具體的工作。那麼管理當中,如何能夠避免呢?就需要透過現象,找到問題之後,建立一種機制:包括流程、制度、控制系統、考核體系等。才能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但是,企業當中,為什麼又常常看到類似問題一再愚蠢的發生呢?我總覺得在國有企業當中,大家對於管理的忽視造成的。這種忽視是源於在現實中,大家往往把“拿單子”和“會管理”混為一談。如果一個人市場開拓能力很強,拿到合同,那麼其本人的能力、地位似乎就陡然凸顯出來,企業內部的評價就會很高,晉升自然就來了。再究其原因,可能就和我們目前國家所處在工業化程序的這個狀態有關。企業之間的競爭還往往處在拿“合同”這個階段,合同往往又需要類似“關係”這樣的企業管理能力之外的因素所決定。因而,往往忽視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建設就更談不上了。所以,企業內部雖然資源組合起來,但是沒有協作,組織的功能就無法發育起來,組織的長期發展往往就成為一句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