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312923180

    潑墨仙人

    冊 紙本 水墨畫 縱:48.7公分 橫:27.7公分,名畫琳瑯冊第二幅

    梁楷(活動於十三世紀初期)是名滿中日的大畫家,祖先梁義曾任職山東東平縣。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師法賈師古,而青出於藍。南宋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畫院待詔。皇帝曾特別賜給金帶,對這最高的榮譽,梁楷卻不接受。他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自稱是「梁瘋子」。傳世的作品,草草為之者,人謂之「減筆」,本幅即是一例。

    梁楷以大筆蘸墨,自肩膀至衣服下披,飛揚的筆勢墨韻,恣意奔放揮灑,不出十數筆之間,就將一位酒醉獨行,一臉瞇笑的仙人,筆簡形具地充分表達出他飄逸的氣質。畫完成於傾刻之間,卻是一生畫技千錘百煉的成果。梁楷的藝術創作,借酒助興,酒酣意發,無拘無束,正是最真實的自我表現。

    《潑墨仙人》是梁楷潑墨畫法的代表作,表現了一位爛醉如泥、憨態可掬的仙人。古代評論家多贊梁楷的畫“描寫飄逸”,這是對其畫風的總結,又是對其創新的首肯。“逸”是中國古代評畫的一個重要標準,唐代朱景玄於“神、妙、能”三品之後又列以“不拘常法”為特徵的“逸”品,宋代黃休復提“逸”格於“神”品之上。這似乎僅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問題,卻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畫家對新的審美情趣的追求。

    所謂“逸”格的特點,是“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神俱,得之自然。”(引自《益州名畫錄》)即指那種自由奔放、意趣超曠、瀟灑自然、不尚法度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倡導,對以後的中國繪畫影響很大。但論人物畫的“逸”格代表,當首推梁楷。“畫法始從梁楷變”(《南宋院畫錄》引古汴趙由樵語)這“變”曾被夏文彥概括為“飄逸”(引自《圖繪寶鑑》)二字,即對“逸”格的追求。

    《潑墨仙人》集中體現了梁楷的這種追求。畫面上沒有對仙人作嚴謹工緻的細節刻畫,沒有用猷勁的線條描繪頭部,而是通體以潑灑般的淋漓水墨抒寫,透過墨色的濃淡變化造成視覺上的撲朔迷離。並且有意識地壓縮了五官的正常距離,絕妙的表現了仙人清高超脫、不屑凡俗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畫面中那渾重而清透、粗闊而有致的大片潑墨,真是筆簡神具,得之自然,深得簡略閒逸之氣。

    梁楷深通禪理,生性狂放,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潑墨仙人圖》便是其傳世名作。此畫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簡練手法,用蘸墨大筆,廖廖幾筆,如墨潑紙,信筆而成,描繪出一個醉醺醺的神仙形象來。此畫極為生動,堪稱神完氣足,達到了水墨畫的極致。

    畫上有題詩云:

    "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梁楷的這種潑墨畫法為後世禪宗畫開了先河。此畫曾經乾隆、嘉慶兩朝內府收藏。

    以前,看梁楷的《疏柳寒鴉圖》,驚異於他寥寥幾筆,就把幾隻寒鴉或飛或棲,殘柳枯枝,一派蕭瑟的畫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來,又看到他的《潑墨仙人圖》,才恍悟簡筆寫意遠非梁楷真面貌,傳神達意的潑墨人物才更能渲染他的率真性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歡樂頌第二季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