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33892743394

    獨生子女不一定性情孤僻,不“合群”。正是由於孩子在家庭中沒有年齡相近的“小伴”,所以他們往往格外盼著有小朋友與自己一塊玩,這種願望有時會使他們更易於“合群”。年幼天真的孩子,如同他們自己手裡玩的橡皮泥一樣,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孩子“合群”不“合群”,決定性的因素在於家長的引導和教育。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天地,在樓區或大院和鄰居的小夥伴一起活動,結交一些好朋友。給孩子吃糖果,也要啟發他(她)分一些給身邊的夥伴。孩子們在一起,為了玩得新鮮有意思,就要互相商量,這就培養了尊重別人意見的習慣。他們玩得融洽歡快,便培養了友愛互助的精神。在遊戲中大家約好了一定的規則,誰也不能違犯,也就培養了遵守紀律的品質。正是在與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孩子知道了應該想到別人,比較開朗大方,懂得友愛謙讓,這就是比較“合群”了。

    有的父母把孩子關在房門中,不願鄰居的小朋友到自己家裡來。為了滿足孩子游戲的願望,就“爸爸媽媽陪你玩”——這叫作“哄”。在“哄”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成了“恆星”,父母多是圍著孩子轉。孩予習慣於發出“指令”,犬人又常常百依百順,“唯命是從”。這樣,孩子就會滋長“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習慣予享受特殊的待遇,養成了喜歡“拔尖”的習性。有的父母看孩子碰著桌角哭了起來,就忙說:“別哭,桌子撞你了,我給你打它!”說完巴掌落在桌面上,孩子破涕為笑了……有的父母怕孩子吃少了,就說:“快吃吧!不吃,門外那個小孩就要搶你的來了。”孩子使勁地多吃著——僅僅是為了不給別人……報復,自私,不容人,種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培養起來的。這一切,都是不利於孩子“合群”的。

    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很強大的內心,對於溺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改變方式,樹立一種新的家庭早教觀念,讓孩子在複雜多變的21世紀,保持很強的競爭力。

  • 2 # O泡仔仔

    1、嬌氣和任性。由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家長也有精力去疼愛孩子,怕孩子不高興,怕孩子受委屈。結果,對孩子百依百順,什麼事都由著孩子性子去做,時間一久,孩子就變得嬌氣和任性了。

    2、獨尊心態。由於獨生子女受眾人的疼愛和服務,易產生惟我獨尊的心理狀態。

    3、自私行為。多數獨生子女缺少和同齡人共同生活的經歷,也就缺少友愛廉讓的精神,其多數有自私自利的行為。

    4、忌妒心理。獨尊和自私的心理狀態的延伸,就是獨生子女的忌妒心理表現特別突出。

    5、依賴心強。由於獨生子女受到過度的呵護,必然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

    6、逆反心理。嬌寵慣了的孩子難以接受家長說“不”,會很容易形成有意違反家長意願的逆反心理。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心理行為特點,給予正確的調適,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每次吵架都不敢大聲,打架都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