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格主8現場悅讀
-
2 # Shally生活Vlog
一個兩歲多的男孩子既調皮又囂張,可見他也是機靈又敢於探索的呀。你不能要求一個兩歲多的娃娃又活潑勇敢還能控制住自己的調皮,還得謙遜有禮。對他的要求太高了。其實對於2-3歲的寶寶,就在保證他安全,對他人對自己沒有傷害的前提下,釋放天性就可以了。愛動的孩子就別逼他靜靜待著,喜歡看書畫畫的寶寶,也別急著拱他去運動。
不過在問題中提到囂張這個詞,說明寶寶的語言或者行為在大人的認知體系看來有點過了。可見,這個聰明的小傢伙在生活中沒少被誇,而且估計好多人圍著他轉,讓他更以自我為中心了。所以寶寶“過了”的語言或行為一定是大人的錯誤引導而導致的。與其讓孩子改了“囂張”,不如讓大人先看看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不足。
現在的家庭環境和過去不一樣了。六七十年代的爸媽生活壓力大(那個時代就很壓抑),對孩子大多進行的是批判式教育,倡導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的家庭不一樣啦,不僅老人們寵著,爸爸媽媽也是秉著不打不罵的教育原則。這個教育原則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這樣和和氣氣的家庭氛圍裡,更需要對孩子的科學引導。寵錯了,誇錯了反而對寶寶是一種甜蜜傷害,變成了溺愛和放縱。為什麼有些聰明寶寶不敢挑戰,有的還會撒謊試圖掩飾自己的錯誤或者不足,可能就是沒有誇對。
那麼怎麼誇呢?一句話就是更注重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表揚一個孩子努力比表揚一個孩子聰明,更能促進寶寶的進步。表揚過程有很多詞彙,比如說堅持不懈、很果斷、勤奮、好學、很有想象力好奇心,等等。
那麼關於錯誤言行怎麼糾正呢?在早期,可以平時透過遊戲,來訓練寶寶學會聽指令來完成任務。等大一點,可以讓寶寶學會遵守遊戲規則來完成任務。以上是打好學習語言和行為規範的基礎。再大一點就可以是其他回答者說的挫折教育了。其實不用刻意去刁難他,然後看他沒完成,然後說“哎,你不是說你很厲害嘛,這都不行。”這樣是不太好的哦。挫折教育對於小朋友來說,就是進行遊戲運動,會遇困難,再鼓勵他克服困難提高意志力的過程。比如小小寶寶搭積木,倒了,再鼓勵他搭起來。大點了帶他溜冰,會摔倒,再鼓勵他爬起來。寶寶在遊戲和運動的過程中,一次次經歷困難,並透過努力獲得成功,得到鍛鍊,這就是適合低齡兒童的挫折教育。至於苦難教育那更是等孩子再大點時候的事兒了。
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就別想著“挫一下他的銳氣”這件事了,語言或者行為打壓,一是沒什麼用,因為寶寶沒有那麼大的理解力。二是,這樣對寶寶不好,如果寶寶曲解了這所謂的打壓,會出現其他問題。
祝看到此回答的每一位,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回覆列表
隨便一個小任務 他完成不了的那種 就足夠了 就能多認清自己一點了
苦難教育 挫折教育 危險意識等等一類 也是應該慢慢讓孩子瞭解的
具體實施時把握好度 過猶不及 教育可是一個用心用力的不那麼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