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晚電位是發生在心室電活晚期的高頻、低振幅的碎裂波,是由於缺血區心肌內緩慢而不規則的拆返活動相起。心室晚電位是在心肌的心內膜或心外膜,或體表資訊疊加的心電圖,於QRS波終末部至ST段起始部的40毫秒中,記錄到的一種高頻低振幅的碎裂電位,稱為心室晚電位。心室晚電位代表了缺血區心肌的電興奮傳導延緩,去極化速度延遲,是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因此晚電位的存在,是心肌電活動不穩定狀況的反映。在危險的室企心律失中,檢出晚電位是猝死的預報訊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猝死的預測中,晚電位檢查佔有重要位置。
能記錄到心室晚電位的區域被認為是折返性VT的致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然而,有致心律失常性電生理基礎存在,表現為區域性緩慢的心室激動,亦即緩慢傳導,並不必然發生室性心動過速,竟意味著有潛在的折返徑路。自發的折返性VT的形成還需要有一個或多個觸發因素(如室性早搏,心肌缺血,自主神經系統張力不平衡等)來啟用這種致心律失常性基質。如果條件具備,折返性VT一旦發生後,便可在折返徑路內持續存在。
體表心室晚電位是區域性心肌激動延遲的表現。許多學者在心肌梗死的動物模型及臨床心肌梗死和(或)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研究表明,體表訊號平均心電圖上的心室晚電位與自心內膜或心外膜直接記錄到的區域性心室電圖上的晚電位密切相關。
心室晚電位是危險訊號
心室晚電位是個心肌的心內膜或心外膜或體表資訊疊加的心電圖,於QRS波終末部ST段起始部的40毫秒中,記錄到的一種高頻低幅的碎裂電位,稱為心室晚電位。心室晚電位代表了缺血區心肌的電興奮傳導延緩,去極化速度延遲,是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因此晚電位的存在,被人認為是猝死的預報訊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猝死的預測中,晚電位檢查有一定的位置。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發病1-4周內若出現晚電位,則預示在6-24個月中,發生心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性增高。目前研究認為,晚電位的出現與心肌內折返環的形成有關。因而晚電位陽性的電肌梗死病人,所發生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往往與折返機制有關。有的研究表明,心室晚電位,可作為一項獨立的預測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標。它不依賴於心肌梗死的範圍、冠脈病變的支數、心功能以及有無室壁瘤而獨立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心室晚電位是預測心肌梗死病人是否發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較為可靠、敏感的一項無創性檢查手段。但其確切預測價值還難肯定。近來證明,晚電位檢查結合電程式刺激誘發試驗、Holter監測及左心功能評定,可更準確地提供有關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預測指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aef76094b36acaf2f49cd347bd98d1000e99c48
心室晚電位是發生在心室電活晚期的高頻、低振幅的碎裂波,是由於缺血區心肌內緩慢而不規則的拆返活動相起。心室晚電位是在心肌的心內膜或心外膜,或體表資訊疊加的心電圖,於QRS波終末部至ST段起始部的40毫秒中,記錄到的一種高頻低振幅的碎裂電位,稱為心室晚電位。心室晚電位代表了缺血區心肌的電興奮傳導延緩,去極化速度延遲,是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因此晚電位的存在,是心肌電活動不穩定狀況的反映。在危險的室企心律失中,檢出晚電位是猝死的預報訊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猝死的預測中,晚電位檢查佔有重要位置。
能記錄到心室晚電位的區域被認為是折返性VT的致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然而,有致心律失常性電生理基礎存在,表現為區域性緩慢的心室激動,亦即緩慢傳導,並不必然發生室性心動過速,竟意味著有潛在的折返徑路。自發的折返性VT的形成還需要有一個或多個觸發因素(如室性早搏,心肌缺血,自主神經系統張力不平衡等)來啟用這種致心律失常性基質。如果條件具備,折返性VT一旦發生後,便可在折返徑路內持續存在。
體表心室晚電位是區域性心肌激動延遲的表現。許多學者在心肌梗死的動物模型及臨床心肌梗死和(或)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研究表明,體表訊號平均心電圖上的心室晚電位與自心內膜或心外膜直接記錄到的區域性心室電圖上的晚電位密切相關。
心室晚電位是危險訊號
心室晚電位是個心肌的心內膜或心外膜或體表資訊疊加的心電圖,於QRS波終末部ST段起始部的40毫秒中,記錄到的一種高頻低幅的碎裂電位,稱為心室晚電位。心室晚電位代表了缺血區心肌的電興奮傳導延緩,去極化速度延遲,是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因此晚電位的存在,被人認為是猝死的預報訊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猝死的預測中,晚電位檢查有一定的位置。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發病1-4周內若出現晚電位,則預示在6-24個月中,發生心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性增高。目前研究認為,晚電位的出現與心肌內折返環的形成有關。因而晚電位陽性的電肌梗死病人,所發生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往往與折返機制有關。有的研究表明,心室晚電位,可作為一項獨立的預測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標。它不依賴於心肌梗死的範圍、冠脈病變的支數、心功能以及有無室壁瘤而獨立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心室晚電位是預測心肌梗死病人是否發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較為可靠、敏感的一項無創性檢查手段。但其確切預測價值還難肯定。近來證明,晚電位檢查結合電程式刺激誘發試驗、Holter監測及左心功能評定,可更準確地提供有關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預測指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aef76094b36acaf2f49cd347bd98d1000e99c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