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愛潘多拉
-
2 # 瓷都公安
謝謝邀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大放異彩,在仕途卻是不盡人意,起初掌權的歐陽修認同他,由於母親病逝回家守孝三年,等到三年之後王安石變法,又與宰相王安石不和,被趕出京城,始終坐在知州的位置上,直到1079年,43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他寫給神宗《湖州謝表》,又被御史彈劾為反詩,因為“烏臺詩案”差點丟掉性命,從此過上了一貶再貶的遷徙生活,62歲還被貶到海南儋州,荒蠻之地,65歲過世。所以別說是一步之遙的宰相,能活到65歲也是他心胸開闊,在苦中尋找樂趣。
按照宋代官場的慣例,蘇軾確實是可以當宰相的,因為他曾經當過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在宋代可不是紀曉嵐那種修四庫全書的學士,紀曉嵐也在翰林院當過學士,但紀曉嵐那種學士除了編編書,就是陪皇帝玩,而宋朝的翰林學士乃是朝廷重臣,手握朝政大權的。
蘇軾畫像翰林學士一般由有學問的人擔任,因為他主要管兩個事情,一是以自己的知識儲備為皇帝提供各種諮詢意見,二是是負責起草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檔案,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副國級),是大官啊。
司馬光的後代司馬伋在南宋時的委任狀,任命他為淮西總領的任命書,一般由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蘇軾當了翰林學士以後,可謂意氣風發,手下聚集了一大幫文人才子跟著他,當時被人稱做“蜀黨”,不過蜀黨這個說法完全是對手,是政敵對他的抹黑,因為他手下的重要骨幹黃庭堅啊,秦觀啊這些人都不是蜀人。
蘇軾雖然沒有蜀黨,但他做翰林學士以後,隨時為皇帝決策提供諮詢意見,和起草重要的詔書,可以影響到朝廷的許多重大政策的決定,確實聲勢很高,權勢不小,而且上升空間很大,按宋朝的慣例,翰林學士的下一步就是副宰相(參知政事、門下侍郎等),然後就是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書)。
但當時的一幫職業官僚特別害怕蘇軾真的當上宰相,因為蘇軾實在是太像一個人了,這個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名滿天下的大學者,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兩人都是當時的大學者,大才子,可是王安石當上宰相後,搞變法,搞得人心惶惶,雞飛狗跳,官不聊生,連蘇軾也反對。
王安石朝中大部分官員都覺得蘇軾太像王安石,很多人向皇帝,實際上是跟太后反映,因為當時宋哲宗還小,說:“蘇軾當了翰林學士以後按例就當做宰相,可是宰相治國理政的,要的是穩重的政治家,最不需要的就是像蘇軾這樣的大才子,請陛下以王安石為戒!”
蘇軾在做翰林學士的時候,成了職業官僚們的公敵,他們天天攻擊他,放出話來如果蘇軾當了宰相,一定是第二個王安石,一定會再把天下搞得雞飛狗跳。當時剛剛經過王安石變法,大家都被折騰夠了,都怕,所以蘇軾被定位為王安石第二,那就於宰相無緣了。
最後為了避免真的成了“公敵”,蘇軾只得激流勇退,主動辭去翰林學士之職。從此離開朝廷,便與宰相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