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不是謀生
-
2 # 魯中居士
學校裡學習的全部,我說的是全部呵!都是語文知識,文化知識!千萬別以為學習了"四書五經″讀了成千上萬部中華典籍就是有中華傳統文化了!那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一微步!那只是做到了"文學""文憑""文明"。從1901年清廷實行廢科舉,改現代教育,至今一百多年了。常言道:百年樹人吶。百年後的今天,華人不知什麼是"文"的天,"文"之地,不知"文"的天高地厚了!文的天是文化,文的地是文明!人們勤懇敬業,全力工作,卻並不知曉自己忙活的事業屬於哪個層面的!
我覺得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是息息相關的。
1.語文課堂有利於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高中教材的編排,每一冊都會有一兩個單元涉及古文、古詩詞。課本的後邊兒有梳理探究模組。這一模組會有成語的來源、對聯、漢字等有關的知識。還有一個名著導讀模組。如導讀《論語》等。老師在課堂上講這些內容的時候,往往會設計各種各樣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比如導讀《論語》這部經典的時候,課堂上老師可能會問:在中國文化形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學生透過學習,或者透過課堂討論,就會給出答案是儒家學說,包括《論語》這部經典。老師可能會問:影響有多大?自漢至清2000年,《論語》等書是讀書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課本,成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礎,而且影響到整個社會生活、倫理道德,滲透到政教體制、民間習俗和心理習慣。老師可能又會問:由此要了解中國文化,有必要讀一讀論語。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它的內涵涉及到哪些方面?學習它對後人有什麼啟發?
由此引發學生對《論語》這本書的興趣。傳統文化在課堂上得以傳播。
2.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離不開語文課堂。
傳統文化畢竟和我們有距離,且多以文言為載體。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要克服字詞上的障礙。其次是該怎麼學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得到引導,學習起來會更容易一些。還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短時間內對一種文化現象的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也離不開語文課堂教學。
如《逍遙遊》這篇文章,部分同學可能只理解到課文當中所說的逍遙---一種無待的自由,這是聖人的精神境界。那這種自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自由?莊子為什麼要闡發這種自由?就需要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思考,共同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就能在課堂上得到加深。
3.傳統文化反過來也會影響課堂。
傳統文化中的很多東西和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如酒令、歇後語、曲藝、書法、對聯等。接觸的多了就會產生一些疑問。
比如對聯。有些人就想知道對聯從什麼時候才有的?對聯有什麼樣的特點?春節貼對聯的時候,哪聯為上聯哪聯為下聯?如何做對聯,對對聯?這些對傳統文化的疑問成為課堂討論的主題,會影響傳統語文課堂老師設計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這種被動模式。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迫切想要知道的,所以印象也更為深刻。
總之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播離不開語文課堂,又會影響到語文課堂,二者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