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J心理黑話

    你說的沒錯,挺悲觀的。

    根據弦理論,世界的最小基本單元就是一條不停振動的能量弦,就像一條抖動的橡皮繩。

    假設它的能量不與外界交換,那麼它的能量就是在對稱與不對稱之間,動能/勢能來回轉化,於是就產生了正負電位屬性,世界運動變化的源動力就有了

    正負電位屬性天然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點,因此,世界就有了選擇性和結合性

    經過30億年的進化,單結構能量體在漫長的漂浮中不數巧合各種數學模型,於是大分子結構產生,我們人類就是一個複雜的大分子結構集合體。

    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是透過在外界能量擾動下產生的對稱破缺,從而形成傾向於對稱的動力。這種動力獲得,正是巴甫洛夫實驗中的反射。

    隨便舉個例子,當你餓了,那就是對稱破缺,這時,你就有了吃飯的慾望,這種慾望就是趨向於對稱的傾向。

    所以,人發展的盡頭是終極理性,就像超級數學那樣無趣,挺悲觀的。

  • 2 # 愚翁良知

    西方的科學是從機械唯物論發展起來的。他們把一切都看成是一種機器,生物和人也不例外。其好處是不斷的精細化,不斷的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對人大腦的研究已經進入了量子時代。一個小小的晶片和大腦連線,就可以控制人的一部分活動,這就是科學的魅力。

    其實,生物尤其是人的大腦功能要比機器複雜的多。人的思維活動很多是非線性,非邏輯,非理性的。用科學的邏輯思維來研究大腦,也會取得不少進步,但永遠揭不開大腦的秘密。人的大腦不是一般的機器,他就是一個小宇宙,實在是太複雜了吧。對人自身的研究,要比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複雜的多,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好辦法,也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就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瓶頸。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對事物現象的歸納和總結,注重人的智慧的開發,也許能夠開闢一條新的路徑。總之東西方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對人自身進行探索,將來會有新的發現。不過也可能永遠搞不明白。不視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也是研究人困難所在。

  • 3 # 知心音樂心理

    假設從人的簡單需求來說 有一部分大概可能是如此的:刺激 反應~形成習慣的反應定式……

    但絕大多數時候並非如此~ 人是非單純動物性的生物~人 有意識 有思維引導行為 有思想體系 有創意~社會發展 是在跳出刺激反應模式 有更好追求的進化… …

    借用巴普洛夫的實驗~人與實驗動物的區別在於: 會想辦法增加刺激次數…; 會改善刺激的介質 使其更具吸引力… 更動聽…;甚至 企圖改變所提供刺激物的 形態 品質 品種… …讓被刺激過程更享受… 更最佳化的滿足多方位感官需求……

    如此 等等……

    人的精神心理需求 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而動物 更多的是適應環境和現實(偶爾也有反抗)…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比杜蘭特和詹姆斯,撇除“決定”,誰的黑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