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史才能明事

    這就要從同治皇帝的駕崩談起,同治皇帝於公元1875年駕崩,年僅19歲便離開了人世,這時他並沒有留下後嗣,而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向來都是“父死子繼”,實在不行也可以“兄終弟及”,而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的獨子,沒有親兄弟,咋辦?這可讓大清王朝的高層犯了難,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在同治皇帝的子輩裡選一個過繼給同治皇帝,好讓同治皇帝一脈不斷,可是又一個難題擺在眼前,同治皇帝只有堂兄載治有兒子,溥侃、溥倫,按理來說這是可行的,可是仔細一想又不對,因為載治雖然名義上是道光皇帝長子奕緯的兒子,但卻是咸豐皇帝做主把載治過繼過來的,事實上他們的血緣關係並不能算進的,這當然不能被把血統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的清朝高層所接受,剩下就一個辦法了,找同治皇帝平輩的,載字輩,慈禧太后就選中了四歲的載湉,因為他年紀小便於操控,同時親政也早得很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慈禧眼中的最佳人選。就這樣載湉稀裡糊塗的就離開了醇王府,入宮當了皇帝,年號光緒時因為載湉的父親奕譞 和同治皇帝的父親奕詝(咸豐皇帝)都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從道光皇帝的角度來說,同治和光緒都是自己的孫子,是一樣的,緒本意是源頭(千頭萬緒),光緒二字就是說明載湉的皇位來源於爺爺道光皇帝,同時光緒也象徵的大清王朝光明的前途,自然就不需要避道光皇帝的諱了。

  • 2 # 江湖夜雨

    這個問題,是因為題主不明白古代避諱的原則。避諱的原則,是不能夠直接用帝王的名字或自家長輩的名字。比如我們原來很多的固有名詞,因為避諱帝王而作了更改:比如姮娥因為漢文帝劉恆改為嫦娥;秀才因為劉秀一度改為茂才;王昭君因為司馬昭而改名為明妃;民部因李世民改為戶部;蒸餅因為宋仁宗趙禎而改為炊餅;玄字因為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給改成元字等等,都是如此。

    但大家要注意,避諱的只是名字,而像“道光”、”光緒“等,都是帝王年號,”康熙“當年也沒有避諱康字,因為道光帝名叫愛新覺羅·旻寧,要避諱的字應該是“旻寧”二字;光緒帝名叫愛新覺羅·載湉,要避諱的字應該是“載湉”二字,而不是避諱他們的年號。

    雍正帝時期,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做主考官,用了《詩經》中的“維民所止”四字作為考題,結果竟被雍正帝處死,這並不是觸犯了避諱字眼,而是“雍正”去頭的隱喻引發了雍正皇帝的憤怒。

    到了乾隆年間的時候,一個大臣出考題時又犯了嚴重的錯誤,這人名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乾三爻不象龍”為試題,也被認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斷頭臺,但這一件事也不是因為沒有避諱乾隆這兩個字,是”不像龍“這幾個字,有譏諷嘲笑之意。

    所以說,有時候帝王的名字是常用常見的漢字,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麻煩,順治皇帝名為福臨,按道理來說,天下人都不能再寫福字兒了,順治皇帝也覺得這樣很不妥當,是特地下旨,讓天下人不避諱他這一個福字。所以後來帝王取名字,也特意,找一些比較罕見的字,比如朱佑樘、顒琰、載湉等,以免干擾百姓的生活。

  • 3 # 小胖愛解說

    在中國古代避諱的是聖人、君主、祖宗的名諱而不需要避他們的年號。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而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他們兩個名子並沒有有重合之處,所以不需要回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剛買回來的紅木傢俱味這麼大?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