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釋鴻擎天天龍少

    勾踐在兵敗後不得不屈辱求和,但他臥薪嚐膽,刻苦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亡吳國,給後人深刻的歷史教訓。越國轉敗為勝,終於滅吳,究其原因,首先是勾踐具有“以民為本”的思想。他不僅在行動上與百姓同甘共苦,休慼與共,而且在思想上對於“以民為本”有明確的認識。他兩次提到“古之賢君”如何如何,言下之意,認為只有民心所向,才能無敵於天下。作為君主,能夠尊重民意,依靠民力,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其次,最重要的,還在於勾踐有著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他面對的敵手十分強大。夫差在打敗越國以後的十幾年中,國力處於鼎盛時期,先後出兵攻打陳、楚、魯等國,兩次執牛耳與諸侯國會盟。勾踐卻毫不畏懼,忍辱負重,不屈不撓。他充當夫差的馬前卒,低眉折腰在吳國服役,長達三年之久(前494~491),從敗退到滅吳,前後經歷了二十二個年頭(前494~前473),真可謂鍥而不捨,有志竟成。吳越之戰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勾踐在反攻復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這種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的精神,卻已溶入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至今還在炎黃子孫的血管裡流淌。

  • 2 # 石碧史家

    要說吳國被越國滅亡的歷史教訓,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吳國滅亡的過程。

    吳王夫差在征服越國之後,醉心於爭霸中原。數次征伐齊國、魯國,雖取得部分勝利,但也消耗了大量國力軍力。而此時的越國,從國王勾踐到普通百姓,都在臥薪嚐膽,為報仇積蓄力量。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吳王率軍隊主力北上與諸侯盟會於黃池,想稱霸中原。勾踐抓住機會,大舉伐吳,攻進吳國並俘虜吳國太子。最終,夫差爭霸不成,反被越國所滅。

    綜觀吳國由強轉弱,乃至滅國的過程,我個人總結以下了三點教訓:

    1.國雖強,好戰必亡。

    吳國戰勝越國之後,軍事實力達到頂峰,國力強盛。實力的擴大也助長了吳王夫差稱霸列國的野心。為了實現這個野心,他幾次出兵攻打齊國,魯國,極大消耗了自身國力,給了念念不忘雪恥的越國以可乘之機,吳國也成為夫差爭霸野心的陪葬品。

    2.親賢臣,遠小人。

    吳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有季札、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佐。季札品德高尚,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孫武、伍子胥都是傑出的軍事家。正是重用這些傑出人才,吳國才打敗越國,有了爭霸的資本。後期夫差寵信伯嚭,而這個人好大喜功,貪財好色。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內殘忠臣,外通敵國。正是在他的讒言下,夫差殺了伍子胥,自毀長城,使吳國慢慢走向了滅亡。

    3.除惡務盡,不留後患。

    夫椒之戰後,吳國本可以一舉滅了越國,永除後患。伍子胥深知勾踐為人能堅韌吃苦,力勸夫差殺掉勾踐。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而是聽信收了越國賄賂的伯嚭之言,答應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給越國留下了復仇的火種,結果把自己葬送在越國復仇的沖天大火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那麼多海島,你願意帶著你最愛的人去哪座海島?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