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安娜拉維奇

    漢族人家出嫁的姑娘要在每年的大年初二回門走孃家,並且要和姑爺一塊回去,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1、初二為啥要回孃家?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一日之計在於晨,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人們早起後,早鳴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叩節拜年。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這一天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孃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孃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孃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孃家,要準備一大袋糕點、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 如有多個女兒也要初二一塊回來。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出嫁後心裡還不忘孃家人。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以前吃過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現在沒有那麼多說法啦。酒席間母親為女兒準備了“花糕”(當地的習俗,麵粉做的)在酒席間一定要吃了,說是保孃家人幸福平安,吃完飯坐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回婆家這件事還真不是那麼急~ 2、初二要吃麵?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這是不是說初二一定要吃麵呀?YES!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面到底怎麼吃呢?這也是有講究的哦↓ 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規矩逐漸淡化,初二姑娘回門的這些禮數也慢慢消失了,簡簡單單吃完飯就回去了。

  • 2 # 老王談健身

    謝謝邀請:有句話說的好: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三里路的路程風俗就可能不一樣了,有十里路的路程風俗習慣更加改變了。在我們這裡女孩出嫁後:從長輩傳下來的風俗大年初二這天開始,女孩的孃家得有人到女孩的婆家把女孩接走,中午女孩的婆家要管來人吃飯,吃過飯後把女孩接走。來接女孩的人可以是女孩的父親或兄弟,女孩到了中年,父親歲數大了一般都是兄弟去接,女孩到了老年兄弟歲數大了一般都是侄子輩去接,就這樣一輩一輩的傳下來。大約從九十年代以後慢慢的風俗改變了,本來應該去接的人也不去了直接打個電話,一般的女性都會在大年初二開始自己帶著小孩回孃家,那些上了歲數的女性就不在回孃家,因為她們也有自己的女兒、孫女回孃家。這就是我們這的風俗,其他地方的風俗是怎樣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哪些因懵懂無知而被騙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