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鹿

    養生旅遊不能靠開發,巴馬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開發了,環境就出問題了,就會讓健康養老成為空話。各個自然的景區都是靠開發吸引投資,養老康養也是吸引投資的一種手段,關鍵在於如何控制開發的“度”。但是以以往的經驗來看,還是不開發的為好,越開發環境越破壞環境。

  • 2 # 花錦遊

    簡單回答一下吧。

    看到樓上的朋友說,以不開發為好。不敢苟同。

    我覺得不能因噎廢食,開發還是需要的,但是需要科學的開發。

    (當然了,這跟名嘴離世不離世的我看也沒啥關係)

    確實,以往的康養旅遊開發,包括現在還在運營的康養旅遊開發不成功的比比皆是。就如樓上所說的廣西,

    還不止是巴馬哦。

    上個月,廣西開了一個2018國際健康長壽論壇。

    而且一下子搞了一系列養生養老小鎮

    就像全國一窩蜂而上馬的無數小鎮一樣。既然城市裡搞房地產不成了,就往下走,去做各路特色小鎮。

    但是這樣的非市場行為,我個人是不太看好。

    畢竟,以養入旅,要既有養也有旅。

    旅是基礎,是硬體條件,養是內容,是軟體功能。

    開發之前,需要考慮下自己的目標人群,在遊的基礎上,為什麼人提供康養?提供什麼樣的康養?

    為什麼三亞事實上成了康養旅遊的一個比較成功的地點,每年有那麼多的北方老人去三亞。就因為,在基礎條件上,三亞的氣候環境和旅遊資源足夠老年人在這裡度過整個冬天。在軟體功能上,301醫院在三亞設有分院,醫生護士也都是北京301醫院派過去的。東北很多本地缺乏醫療資源的老人,尤其是很多心腦血管健康問題的老人,去三亞的話,氣候也適合,還可以隨時看病,所以就成了康養結合的一個地標。

    而其他打著養老地產的地方,房子是建的不錯,也便宜,針對大城市賣房效果也不錯,但是真正有幾個人能去住呢?以前回答過一個三亞和威海比較的問題,也得到了一些回覆。比如山東,煙臺龍口,不少房子都是針對北京的老人銷售的。但是其實入住率並不高,就是因為,去了的話,確實夏天的氣候比北京舒服好多。但是冬天風太大。還不如窩在北京家裡。而醫療資源又相對較差,所以只是去青島或者其他山東地方玩的時候才會過去,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空置狀態。當然對房產開發商而言,已經賺到了。但是對於康養旅遊產業,或者說當地經濟來講,並沒有長久的益處。

    同時康養旅遊業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明晰自己的細分定位,進行差異化營銷。比如清邁附近的拜縣,主打愛情浪漫牌,同時也比較清靜,就很適合都市工作繁忙、出現輕微亞健康狀況的白領去放鬆一下。或者是瑞士,主打高階美容整容,這些其實也都是康養旅遊的一種思路。而不用只把目光緊緊盯在老年人身上。要根據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不過在基礎硬體也就是遊的方面,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康養旅遊,要得就是要把人留下來,而不能來了就走,留不住人。所以這對旅遊的品位要求還是很高的。否則康養旅遊就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看,大家要是對比上邊廣西的這些養生養老小鎮,也能估量出哪些小鎮肯定存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差不多就聊到這裡吧~對於康養旅遊,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逆水寒》最近瘋狂派罰款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