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處是家鄉
-
2 # 鹽胺
曾國藩老先生曾講過:勿與天地鬥巧。人的智慧是有缺陷的,不勞而獲更是缺陷中的缺陷。勞動是人類活動的基本,不勞動了人將失去生活的意義。勞動不是為了財富而是因為活著。活著必須勞動!人們不要被財富障住了勞動的本意。
-
3 # 龍華老李
宇宙是無限的,也是無窮變化的。根本上來講,只能是不斷進取的,如此人類尚不能保證常盛不衰,還有膽停下來不思進取?
-
4 # 才思敏捷的三點水
看了這麼多的回答基本是不能和不能,我卻持相反意見。
當工業達到峰值時,結合科技,可實現無人工生產,這種生產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一旦機器開始工作,就能不斷提供人的生活所需,而人活著就得不斷的消耗生產出來的物品。
這裡所說的消耗便成為了一種勞動行為。
既然是假設,那就需要一些有邏輯的論據,從而證明你的假設。否則,沒有論據的假設就可以任意做,那假設還有什麼意義?
太複雜的分析完全不需要,只用直觀感受就可以發現,這個世界從來也是不會平均勻速發展的,一定有高低不同的發展狀態。
工業革命時期,歐洲開始發展近現代工業,可這種發展伴隨著什麼出現?先是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接著是殖民大擴張,接著是瘋狂的侵略與資源掠奪,接著是產品傾銷獲取財富,接著是不斷競爭,接著是競爭不斷升級後的戰爭,接著是戰爭升級後的武器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接著是競爭與掠奪達到無法解決後的世界大戰。
這幾乎就是三百年工業革命後的世界歷史。二戰後,世界進入相對平靜時代。為什麼世界突然平靜下來了?是競爭不存在了嗎?是戰爭徹底告別人類社會了嗎?是技術大發展,突然出現了一種可以毀滅一切的武器出現了!核武器讓世界進入一個相對冷靜的狀態!
戰爭已經不再是國力和文化的競爭方式了,戰爭成為自殺手段而已,你打敗對方的時候,就是你也消滅自己的時候。於是出現一個新詞——冷戰。包括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戰爭從沒有走出過人類社會,只是變為大國與小國之間的較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大國都具有消滅對方的能力,因此不能再發生戰爭。
那麼,是不是大國間競爭已經不存在了?因為戰爭只是競爭的最高階形式而已。答案當然不是。隨著技術不斷更替與發展,競爭形式越來越變得捉摸不定,複雜程度無法想象。
結論很明顯,技術發展永遠不會平衡,而工業最根本的需求沒有改變,依然是能源、原材料、市場。技術發展只是使得這三樣東西需求量更為龐大,也使得競爭更為慘烈而已。隨便就可以看到實際例子,比如手機行業吧。
過去有個誤解,有人說古代經濟是零和博弈,意思是,財富就那麼多,你多了,他就少了。所以古人最容易被“均貧富”的口號感召,起來造反。他們說,財富不是零和博弈,我們完全可以把蛋糕做大,這叫國富民強。今天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了,市場大到世界範圍,依然是零和的博弈,蛋糕不可能做大到每個人富足,一個大國做到都不可能,只有非常小的國家才有可能做到國民全都富裕。可假如這個小國已經全民都富裕,就絕不能再國家強盛,那就動了別人的蛋糕,是一定會被別人反擊的。也就是說,國富,民眾一定分化嚴重;民富,國家一定要弱小。
這還只是一個國家而言,一旦涉及全人類,那就更不會出現問題說的情況了。
不論技術發展到哪一步,只有最少數人能享受到技術帶來的好處,絕大多數人,一定依然是在掙扎與茫然中勉強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