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不覺
-
2 # 民國故紙堆
據我所知,血滴子最早出現於武俠小說,應該是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愷然,為民國武俠小說巨擘,與趙煥亭合稱南向北趙)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春秋》,該書出版於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該書詳細描寫了清代江南八俠與血滴子的故事;後由陸士諤繼承該書中的江南八俠與血滴子體系,著有《八大劍俠》《血滴子》《七劍八俠》、《七劍三奇》、《三劍客》等一系列武俠故事。
平江不肖生《龍虎春秋》書影
同時身為王度廬(繼南向北趙之後的民國武俠北派五大家之一)著有《新血滴子》一書,導致血滴子在民國時期即被老百姓所熟知,陸士諤的小說,曾被改編為電影,所以後人受這些民國時期的著作及電影影響,也就把血滴子普及開來,一般只要涉及雍正的清代影視劇,血滴子以及粘杆處都會出現。至於其成為暗器之首,這種說法還是頭一次聽說,我想,是因為血滴子這種兵器太過於血腥,恐怖所導致的吧~
民國時期血滴子海報
-
3 # 小馬哥講電影
因為“血滴子”是一種神秘又兇殘的暗器,可以說見到它的敵人一般都去見閻王了。很少人見其真正的模樣:
據小說野史記載,“血滴子”是茅山道人泉青發明的一種威力強大的暗器,兩面是鋒利的刀刃,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還有一種說法,其裡面存放著一種極毒的毒藥,只需一滴就令人全身潰爛而死,故稱“血滴子”。
1975年,邵氏的經典電影《血滴子》中,出現了血滴子的身影。雖然當時的血滴子看上去更像是鍍金的蓋著罩子的托盤,與暗器殺人於無形的形象相去甚遠,不過也總算有了血滴子的樣子。
同年,香港《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血滴子的造型猶如拴著鏈子的紅鍋蓋。與其說是暗器,不如說更像是可攻可守的盾牌,完全沒有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的氣勢。
儘管1977年《陰陽血滴子》中的血滴子樣貌猶如一口長滿利刃的大銅鐘,笨重且不便於攜帶,不過它確實可以在一瞬之間割下敵人的項上人頭。
1978年《血滴子·清宮大刺殺》中的血滴子,應是最符合小說中血滴子形象的了。它不僅可以依靠鎖鏈收放自如,同時中間的環狀鋼刀猶如會飛的圓鋸。
-
4 # 梨鄉探花
武俠小說提到的"血滴子",其實是清朝康熙後期至乾隆年間宮廷侍衛專用的一種暗器,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設計精巧,部件繁多。
血滴子以皮革為囊,外形渾似鳥籠,內配利刃數把。
二.不必近身,投擲使用。
與刀槍劍戟等兵器不同的是,可以乘人不備,把血滴子拋到對方頭上,依靠頭頂觸發機關。這種武器,防不勝防,待對手發覺,已然遲矣!
三.手法血腥,不留痕跡。
血滴子套進敵方腦袋,機關帶動刀環,人頭瞬間被切下來!
冷兵器時代,無論刀劍棍棒,都很難做到無形殺人卻不著痕跡的程度,而血滴子,這種恐怖至極的暗器卻填補了這個"空白"!
所以說,血滴子成為那個時代的暗器之首,真的是當之無愧,不服來戰!
回覆列表
因為血腥啊,還沒資格當暗器之首。
很多有寫唐門的武俠小說,血滴子還排不上號,暴雨梨花針說它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