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文玩配色的老三樣當屬紅、綠、黃,紅有南紅,綠有松石,黃有蜜蠟。雖然其他類有機寶石多次想衝擊其地位,不過在時間的洗禮下都敗下陣來。這不又一名不見經傳的“玩物”出現想撼動蜜蠟佔領的“黃位”,出世便一鳴驚人,以不菲的價格先行造勢。甭管東西怎麼樣,在這個琥珀蜜蠟價格低迷期先聲奪人,起點就高過你半頭再說,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緬甸黃玉。
說它是玉其實其結構更接近玉髓,硬度是6-7,整體90%為石英質組成,餘下成分則是由不同種金屬化合物組成。它的老家就在翡翠之鄉之稱的緬甸,細化產地在曼德勒,也是緬甸的古都之一。雖然生於古都但是被人們發現較晚,真正走入視角還是在2012年的時候,不過生不逢時,那時候文玩整體不溫不火,大家更關心世界末日,這東西自然也被忽略了。直到最近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歸根結底或許是因為實在沒什麼新東西可以“炒”了吧。
不過這東西還有一定的可玩性,比如其像松石一樣可以“吸水”變色,而文玩人來說對能“變色”的東西又情有獨鍾。在顏色上也大概分為檸檬黃、枇杷黃、雞蛋黃三種,其實這與蜜蠟中的金絞蜜,雞油黃和機油紅類似。顏色越“厚重”則越不通透,而對應其厚重產生了一個新詞叫“老熟”,總之就是通透度越高其“老熟”度越低,反之越高,是喜歡成熟範還是喜歡小清新那就因人而異了。
手感來說比較柔順,同時穩定性也很好,吸水速度快,保水性強這些都是優點。不過就地位來說有些和蜜蠟、黃蠟石和金膏玉爭嘴。整體相似度太高,都能在已經成熟的物質上找到影子。比如緬甸黃玉里的“檸檬黃”,那就是通透度高些的黃蠟石或者黃玉髓,而“枇杷黃”成品跟蜜蠟裡的機油紅或者雞油黃極為相似,至於那“雞蛋黃”兼職就是金膏玉的翻版。如此的重複也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東西目前的價格是真的“貴”,是徒有其表還是名副其實暫時還是持觀望狀態吧。
反正都說道價格了,正好就讓我們深挖一下目前總炒作的金膏玉、黃蠟石還有我們今天的緬甸黃玉到底“貴”在哪吧!首先我們見到這些高價格的大多都是“精工”,所以更明瞭的說就是最近幾年精工的貨“去材質性”變得十分突出。什麼是“去材質性”?就是你這材料只要無雜無裂,通體顏色過得去,只要“工”夠細都可以成材賣高價。哪怕有一天大師雕刻出的“大理石”克價過百也是有可能的,就像畢加索的畫用的顏料和普通畫家沒什麼區別,為何人家畫的就過千萬,普通畫家就只能在地攤給人畫素描,這裡面可是差著“工”呢!
而且今天的緬甸黃玉究其根本並沒有什麼“唯一性”,它不像和田玉在玉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也不像“翡翠”那樣無法複製,並且極有可能只是雕刻師為了節省原料成本的一個不錯選擇而已。最後咱們談談歷史,蜜蠟也好黃蠟石也罷,那都是經歷了千百年沉浮留下來的精品。而這初出茅廬的緬甸黃玉要“個性”沒個性,要歷史沒歷史,現在的炒點是所謂的資源稀少。但如果自身不具有“唯一性”,任何事物都可以替代的話,那麼真不知道它能走多遠。
總之不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去“窺探”究竟,玩玩就罷了,當然要想做風險的投機者除外,不過再有炒作的實物上投機,往往是不明智的。
數文玩配色的老三樣當屬紅、綠、黃,紅有南紅,綠有松石,黃有蜜蠟。雖然其他類有機寶石多次想衝擊其地位,不過在時間的洗禮下都敗下陣來。這不又一名不見經傳的“玩物”出現想撼動蜜蠟佔領的“黃位”,出世便一鳴驚人,以不菲的價格先行造勢。甭管東西怎麼樣,在這個琥珀蜜蠟價格低迷期先聲奪人,起點就高過你半頭再說,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緬甸黃玉。
說它是玉其實其結構更接近玉髓,硬度是6-7,整體90%為石英質組成,餘下成分則是由不同種金屬化合物組成。它的老家就在翡翠之鄉之稱的緬甸,細化產地在曼德勒,也是緬甸的古都之一。雖然生於古都但是被人們發現較晚,真正走入視角還是在2012年的時候,不過生不逢時,那時候文玩整體不溫不火,大家更關心世界末日,這東西自然也被忽略了。直到最近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歸根結底或許是因為實在沒什麼新東西可以“炒”了吧。
不過這東西還有一定的可玩性,比如其像松石一樣可以“吸水”變色,而文玩人來說對能“變色”的東西又情有獨鍾。在顏色上也大概分為檸檬黃、枇杷黃、雞蛋黃三種,其實這與蜜蠟中的金絞蜜,雞油黃和機油紅類似。顏色越“厚重”則越不通透,而對應其厚重產生了一個新詞叫“老熟”,總之就是通透度越高其“老熟”度越低,反之越高,是喜歡成熟範還是喜歡小清新那就因人而異了。
手感來說比較柔順,同時穩定性也很好,吸水速度快,保水性強這些都是優點。不過就地位來說有些和蜜蠟、黃蠟石和金膏玉爭嘴。整體相似度太高,都能在已經成熟的物質上找到影子。比如緬甸黃玉里的“檸檬黃”,那就是通透度高些的黃蠟石或者黃玉髓,而“枇杷黃”成品跟蜜蠟裡的機油紅或者雞油黃極為相似,至於那“雞蛋黃”兼職就是金膏玉的翻版。如此的重複也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東西目前的價格是真的“貴”,是徒有其表還是名副其實暫時還是持觀望狀態吧。
反正都說道價格了,正好就讓我們深挖一下目前總炒作的金膏玉、黃蠟石還有我們今天的緬甸黃玉到底“貴”在哪吧!首先我們見到這些高價格的大多都是“精工”,所以更明瞭的說就是最近幾年精工的貨“去材質性”變得十分突出。什麼是“去材質性”?就是你這材料只要無雜無裂,通體顏色過得去,只要“工”夠細都可以成材賣高價。哪怕有一天大師雕刻出的“大理石”克價過百也是有可能的,就像畢加索的畫用的顏料和普通畫家沒什麼區別,為何人家畫的就過千萬,普通畫家就只能在地攤給人畫素描,這裡面可是差著“工”呢!
而且今天的緬甸黃玉究其根本並沒有什麼“唯一性”,它不像和田玉在玉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也不像“翡翠”那樣無法複製,並且極有可能只是雕刻師為了節省原料成本的一個不錯選擇而已。最後咱們談談歷史,蜜蠟也好黃蠟石也罷,那都是經歷了千百年沉浮留下來的精品。而這初出茅廬的緬甸黃玉要“個性”沒個性,要歷史沒歷史,現在的炒點是所謂的資源稀少。但如果自身不具有“唯一性”,任何事物都可以替代的話,那麼真不知道它能走多遠。
總之不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去“窺探”究竟,玩玩就罷了,當然要想做風險的投機者除外,不過再有炒作的實物上投機,往往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