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寶的媽媽給寶寶買了很多繪本,但是寶寶只喜歡,其中的一本,這是為什麼呀該怎麼辦呢。
5
回覆列表
  • 1 # 小熊來玩

    有“安全感”的成分在裡面,但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給你一個比較明確的訊號,孩子在進行“語詞”的理解和學習,你可以趁此機會拿這本書教他認字認詞了。

    我不太清楚題主你為什麼到5歲才發現這個現象?[捂嘴],不出意外的話,3歲前就應該出現了。只不過5歲和3歲分別折射出的訊號稍有區別。

    孩子在讀繪本時往往會死抓著一本不放,往往一個故事我們看的都吐好幾遍了,再給寶寶講故事時,寶寶保準不讓你失望的,再讓你吐一遍。

    重複是幼兒的認知加工和語言學習模式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成人覺得很簡單的故事,在寶寶眼裡,可是別有洞天!他們在反覆聽同一個故事中,其實是在不斷深化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加工螺旋式升級的過程!寶寶在第一遍聽故事的時候,聽到的可能是情節,第二遍時聽到的可能是細節,第三遍可能是語言,第四遍可能是人物關係,第五遍甚至有可能是人物心理……總之,每一遍,寶寶都在把一些“新”的資訊納入自己的認知框架,都在進行更深度的認知加工。

    透過重複,進行學習,這就是寶寶的大腦進行認知加工和語言學習的模式。正所謂熟能生巧,其實我們成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只不過對於父母來講,繪本內容過於簡單,所以我們覺得“重複”,但如果你要學國學,道德經讀個三五十遍,或者你要學英語,同樣的段落讀個三五十遍,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重複帶來安全感

    人類是“習慣”的動物,小朋友尤其如此。處於“秩序敏感器”年齡階段的小朋友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小強迫”,不僅是聽故事,其他的日常生活作息和活動規律同樣如此。吃飯必須要用小貓碗、在小區散步必須要走某個路線、睡前要把小玩具們擺成整齊的一排陪自己睡……這些規律性、儀式化的動作讓他們感到舒適、感到安全。

    對於小寶Bora講,這個世界太過陌生,他們需要透過熟悉的方式和感覺來認識這個世界。所以說,每個寶寶都是小小“科學家”,他們不喜歡有太多的“驚喜”,只有當他們能夠正確“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時,他們才能獲得安全感、進行自我強化、形成越來越有力量的自我效能。

    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如果反覆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

    重複就是力量,重複帶來安全。

    重複更有利於詞彙學習和理解

    事實上,關於兒童語言學習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反覆聽/讀同一繪本的孩子比總是聽新繪本的孩子能夠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新的詞彙。

    詞彙對於寶Bora講,是非常複雜和抽象的概念,寶寶在反覆傾聽短句和故事結構的基礎上,逐漸理解和掌握新的詞彙。

    對於二三歲的寶Bora講,能夠“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甚至在父母停頓的時候,能夠自己補充相應的詞彙,對他們來講,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是激勵他們“愛上閱讀”的一個重要條件。就像我們成人喜歡反覆朗誦自己喜歡的古詩,而不是大量地去閱讀新詩,道理有共通之處。

    而對於3-5歲的小朋友來講,已有大量研究證實,重複讀一本書,是他們正在進行針對性的詞彙學習的表現,其詞彙理解、創造、遷移等效果非常顯著(Damhuis, Segers & Verhoeven,20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計算機怎麼在空閒的時候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