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飯九

    無論是哪個朝代,敗亡是必然的!封建專治的最大的風險在於統治階級與平民之間的矛盾是否能維持平衡!而這種平衡又決定於統治者本身的能力與習性。無論是重大的戰爭還是饑荒、天災、宮廷權利變更、統治階級昏庸,這些因素足以打破平衡。

    先說明朝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後大明元氣大傷。但你要看明朝在14到16世紀的世界大環境。當時的大明屬於世界獨大。永樂皇帝橫掃北元,定都北京,下西洋,修大典,四海賓服、萬邦來朝。大明帝國空前繁榮,再經過仁宣之治的休養生息,英宗擁有的是一個極度強盛的大明。所以土木堡之後,皇帝雖然被俘,但大明的統治者沒有讓靖康之恥再現,偉大的于謙率領著預備役部隊在北京城下頑強的擊潰了瓦剌大軍。保衛了民族的尊嚴,拯救億萬百姓於水火之中。

    明朝到了中葉,西方掀起了海外擴張的浪潮,西方在海外大量圈殖民地,雖然明朝沒有參與,但西方殖民地的白銀絕大多數流入大明,明朝一直處於貿易順差。茶葉,絲綢,瓷器等都是西方貴族無比鍾愛的東西。即使到了日薄西山的萬曆朝,大明仍然有能力打三大徵並取得勝利。在萬曆朝,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興起,大明的百姓和商人開始頻繁進出海外,他們無論到了哪裡,跟誰交談,總是無比驕傲的表示,“我們是大明的子民”。

    反觀宋朝,情況截然不同,面對遼國,金國,蒙古這樣強敵環伺的局面宋朝皇帝被嚇破了膽,南宋高宗一路跑路到臨安(今杭州)就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連邊緣小國西夏都敢隨便欺負你,堂堂大宋天子居然要喊金國皇帝叔叔,自稱侄兒,簡直豈有此理。

    在政治上宋朝統治者完全不考慮唇亡齒寒的道理,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毫無政治遠見。所以大明政治不如宋朝這個結論先不論對錯!至少在國力和統治者的民族氣節上,弱宋跟強明不在一個檔次上。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比起宋朝那些不堪入耳的恥辱,大明這276年的歷史,有過輝煌、黑暗、失落和堅強。他是一部中華民族強盛的偉大史籍。我們可以用四個字可以形容它的偉大,“遠邁漢唐”。比起宋朝,大明簡直是中華人民心中太陽般的存在。

  • 2 # 海中沙41

    不知道題主“與大宋相同的道路”指的是什麼?如果說是指政策轉向內收,重文抑武的話,那麼我覺得這不是從土木堡開始的,而是漢民族從安史之亂後一直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史之亂才是真正打斷了華夏的脊樑,漢民族從那時起再沒有相容幷蓄的煌煌氣象,開拓陽剛的進取精神。

    明代從朱元璋開國就沒有徹底消滅北元的意圖,朱隸雖然幾次新徵漠北,但本質上還是行羈糜之策,偶有部族內附,只是邊境安置,不敢處腹心之地。遷都北京,修長城,置九鎮,說是天子守國門,雖還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卻沒有混一海內的雄心,教化萬方的自信。特別是從宣仁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海禁,實際上是徹底地自覺把漢民族困於一隅。

    因此,從長的時間跨度上看,土森堡之變對歷史程序的影響很大,但也沒那麼那麼大,至少算不上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關係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延禧攻略》五阿哥要是不受傷,皇位還是瓔珞兒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