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蘇聯時期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為了促進民族融合,通常士兵是異地服役,這在當時是不存在問題的,反正退伍後仍可回到原籍,可現在分裂了,於是這個政策又調整為,不願留下的可選擇退伍回家,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問題,由此形成了蘇聯解體後的一股退伍潮。

  • 2 # 縱湖秋色

    在解體分配時有多種情況:

    1.官兵自願效忠原則,只要該國願意接收,可自願選擇效忠;

    2.部隊官兵籍貫原則,根據部隊官兵籍貫可選擇部隊歸屬。

    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外高加索聯盟等一共15個社會主義國家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大力發展軍事,成為世界範圍內能夠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1991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辭職,蘇維埃政府宣佈解體。蘇聯解體之前,其軍事實力是相當強悍的,近四百萬的武裝力量包括海陸空三軍,防空軍,戰略火箭軍,艦隊等軍事遺產愣是被瓜分殆盡。那麼幾百萬的蘇聯士兵是如何是如何分配國籍的呢?

    1991年12月蘇聯正式解體前夕,俄羅斯與各成員國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先成立了一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組織,簡稱“獨聯體”。這個組織在蘇聯解體時充當過渡的角色,各國在明斯克舉行了多次的軍事歸屬問題會議,除了烏克蘭、亞塞拜然、摩爾多瓦這三個國家要建立自己的軍隊外,其它成員國同意以俄羅斯為首的統一軍隊力量。蘇聯解體的前夕,軍隊基本掌握在葉利欽手裡,國防部長格拉喬夫上將更在半年前開始調派軍隊作準備。

    所以蘇聯解體後,獨聯體繼承了蘇聯權益進行解體分配,獨聯體仍以俄羅斯作為老大哥,所以還是俄羅斯說的算。在蘇聯解體之前,有陸軍200萬人、海軍50萬人、空這50萬人,防空軍70萬、火箭軍30萬、還有在各加盟國駐軍、海外軍事基地和軍隊後勤人員,總兵力超過500萬人,解體前俄羅斯當局就已經調整軍隊駐地和建制問題,將有價值的部隊調往俄羅斯境內,或者更換成俄羅斯軍官等。1991年12月23日,戈爾巴喬夫在克里姆林宮,將軍隊最高指揮權和核發射按鈕等一批珍貴材料交給了葉利欽。

    等到解體軍事分配時,已經掌握大頭的俄羅斯採取了軍隊就地所屬國家的原則,意思是軍隊在哪裡駐軍就屬於哪個國家,因為烏克蘭是蘇聯時期的坦克基地和黑海艦隊基地,所以除了烏克蘭分到些陸軍裝備和部隊,黑海艦隊20%份額外,剩下的基本效忠於俄羅斯。1975年蘇軍海軍軍官劫持“無畏”號戰艦,呼籲改變國家路線,此事件被視為蘇聯解體一大徵兆。

    不過,因為蘇聯軍隊龐大歷史複雜,在解體分配時也有多種情況:一,官兵自願效忠原則,只要該國願意接收,可自願選擇效忠;二,部隊官兵籍貫原則,根據部隊官兵籍貫可選擇部隊歸屬,比如白俄羅斯人回白俄羅斯、烏克蘭人回烏克蘭;三,核武,解體時戈爾巴喬夫把擁有2.7萬個核彈的核武控制系統交給了俄羅斯當局的葉利欽,俄羅斯繼承了絕大部分核武,雖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部署有核武,但幾年後因技術不行資金缺乏無法掌握手中的核武,全拱手送還給了俄羅斯。

    據統計,解體後的俄羅斯各國綜合國力急劇下降,根本沒能力養著龐大的軍隊,所以俄羅斯最後接收的部隊差不多200萬,剩下的少量被獨立國接收,大量的其實被就地放棄了,長期沒有薪水和物質供應的部隊開始地下軍火走私,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境內有上百萬支槍流入市場,更有很多前蘇聯軍官成為軍火大亨,武器走私、軍火倒賣非常猖獗。

  • 3 # 方圓文史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關於蘇聯的解體,實際上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有詳細的說明了,所以這裡我就不再說蘇聯解體的具體原因了。我們來看一下,在蘇聯解體之後,原來的這些士兵是如何分配自己的國籍的。以及蘇聯留下的財產,武器具體都是怎樣分配的。

    我們知道,蘇聯並不是一個國家,它是由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建立起來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其全稱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的時候,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來逐步擴充套件到15個同盟國。所以,蘇聯實際上是一個由多國組成的同盟,並不是一個獨立國家。

    1991年12月21日的時候,俄羅斯等十一個國家簽訂《阿拉木圖宣言》,標誌著蘇聯完全解體,5日後,蘇聯正式解體。當然了,關於蘇聯的解體,這其中有著很多原因,想具體了解的可以去看作者前面的文章。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說蘇聯是一個由多國組成的聯盟大國,那麼在蘇聯解體之後,原來的那些蘇聯士兵是怎樣分配自己的國籍的呢?那些武器準備和財產都是怎樣分配的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從它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國家來探討。

    蘇聯解體之後,總共分裂成了15個國家,分別是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其中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國”。原來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債務、外交機構、領事館等等均有俄羅斯來接收。

    此外,在國有的財產分配上面,各國也都本著“在誰地盤上就是誰的原則”,分割了蘇聯政府留下來的一些固定資產,其中軍工企業和武器的分配也基本上都是依照這一原則進行“瓜分”。

    當然了,這裡面或許會存在一些協商談判的關係,但是總的來說,基本上都是奉行這一原則辦事。就比如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前空軍總計有2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但是它的繼承國俄羅斯只獲得了6架,剩下的19架都在烏克蘭境內,也就成了烏克蘭的財產。但是在後來的俄羅斯與其商議之後,拿回了八架,當然,這也主要是用於抵償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債務。

    除了這一個例子之外,實際上還有很多涉及到武器裝備和財產的分割爭奪上,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相對於武器和財產的分割爭奪,民族和軍隊的劃分顯得尤為困難。

    我們都知道,蘇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基本上就有一百多個民族,而這其中有一些民族是被迫加入蘇聯的,其反對情緒相對來說比較嚴重一些。

    此外,為了鞏固邊疆地區的統治,蘇聯政府還曾經將大量的俄羅斯民族摻到各個加盟國中,以此來增加俄羅斯人口數量,從而改變當地人口的結構。

    至於軍隊方面,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其總額大概有370萬左右。但其大部分的武裝力量基本上都被俄羅斯給繼承下來了,總計約200萬左右。

    當然了,軍隊的劃分依然主要是參照軍人的戶籍,同時也適當考慮民族的因素。但是總的來說的話,其原來的大部分蘇軍則被俄羅斯繼承下來了,其餘的軍隊則分屬於其他地區。

    參考文獻:

    《蘇聯解體》

  • 4 # 巴山夜雨涮鍋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的分配主要是兩種原則,一是士兵回原籍,二是士兵可選擇在駐留地。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裝備。

    蘇聯在1991年被閃電般解體後,如何繼承蘇聯的遺產——蘇軍,是各加盟共和國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對於數百萬蘇軍士兵,原則上的分配方式,是按原籍。例如,烏克蘭籍的蘇軍,就歸烏克蘭;哈薩克籍的蘇軍,就歸哈薩克。當然,一般是先把眼下的服役任務完成,交接後再回家或者排程,不能說直接扔了槍就跑。

    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必須的。實際上還有不少士兵並不願意回原籍。原因可能有幾種。比如有的士兵雖然來自加盟共和國,但他已經在蘇軍中有了較好的發展,包括人脈關係等。這時候,留在俄軍中顯然對他個人是更有利的(畢竟,傻瓜也知道分家後俄羅斯軍軍隊整體會更強大)。另外,當初劃分加盟共和國時,有不少俄羅斯人的居住區被劃到了加盟共和國。當時大家都是蘇聯,也就無所謂。現在要分家了,加盟共和國裡面的俄族人,還是希望繼續在俄羅斯這個真正的大家庭裡面。

    至於蘇軍眾多威力無窮的武器裝備,一般來說,是按照駐地劃分的。修在哪個共和國的軍事基地,連同裡面的所有兵器裝置,都由該國獲得。所以很多加盟共和國都有大批蘇制火炮、戰車和飛機。但大頭還是在俄羅斯手裡。估計俄羅斯繼承的蘇聯常規武器佔總數的80%左右。

    四大艦隊,北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基本上歸俄羅斯所有,黑海艦隊則由烏克蘭和俄羅斯瓜分(俄羅斯一直想繼續以獨聯體艦隊的形式合併存在,烏克蘭不幹)。

    核武器,除了俄羅斯繼承外,其餘境內佈置有核基地的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都自願放棄核武器。

  • 5 # 小司馬遷論史

    1991年12月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視下,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辭去了蘇聯的總統之位,在一聲長嘆中,蘇聯這個紅色的龐大國家轟然倒塌。

    一:首先由俄羅斯挑選優勢部隊。

    在蘇聯解體之後,由俄羅斯牽頭組織了一個由原蘇聯加盟國參加的獨聯體。

    所以俄羅斯在這些軍隊走選擇優勢有價值的部隊,將這些部隊調往俄羅斯境內,而這些部隊的官兵便成了俄羅斯人。那些沒有被選走的部隊便留在駐地中。

    所以根據駐地定國籍的原則,那些選擇留在部隊駐地之中的官兵自然便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人。三:官兵自由選擇是否返回原有國籍地。

    並且還有一些士兵不願意待在這個國家想換一個國籍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所以這個時候高階政府為了能夠滿足這些底層士兵的願望,最大程度的照顧每一個人,於是就定下了這個官兵自由選擇國籍的規定。

    經過了近三十年的恢復發展,這些國家依舊沒有回到曾經的那個模樣。那些因為蘇聯的解體而不知道自己歸宿的普通士兵也一直在彷徨,那些因為蘇聯遺產而產生的爭執現在還沒有完全停止。

  • 6 # 歷史總探長

    作為二戰期間和後來的冷戰改變世界格局的大國之一的蘇聯,因為後來的社會矛盾重重再加上改革的失敗,蘇聯瞬間土崩瓦解。

    在分解之後的蘇聯,一度變成以俄羅斯為主體等多個國家,那麼原來的蘇聯紅軍在蘇聯解體以後是怎麼劃分的呢?

    1:各國的兵員歸屬

    其一:按照原本服役地

    針對這種情況,蘇聯的各個加盟國家決定,在哪駐守的士兵就回哪去。但是思鄉心切的士兵們根本不管命令各種擅自跑回故土,眼看越來越混亂的局勢,當局就及時的停止了這個命令。

    其二:俄羅斯的崛起

    2:解體後的眾生像

    其一:大發橫財的軍官們

    除了士兵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客觀條件的決定下決定自己的去留之外,不少蘇聯的軍官們因為國家軍事和經濟的因為解體只能靠自己想到的途徑賺錢,除了出軍營靠著社會上的兼職增加自己的收入之外,大批遺留下來的輕武器為他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意外條件。

    其二:斯拉夫民族的團結

    相比於不少國家的士兵們一聽到聯合的國家解體之後,馬上頭也不回的跑回自己老家結束所謂的義務兵生涯,斯拉夫民族的團結一致讓人感到敬佩。

    其三:俄羅斯和烏克蘭矛盾

    在兩個民族的矛盾中,一直在冷戰中和蘇聯對抗的美國人也進來插手了一次,因為部署在烏克蘭的蘇聯空軍都是有戰略核轟炸能力的部隊,在矛盾下,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怕他們作出極端的事情,於是美國派出代表對雙方進行了安撫和勸導工作,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美國的調節下終於把各自的飛機數量分了清楚,駐軍於烏克蘭的俄羅斯空軍終於回到了故鄉,美國人也鬆了一口氣。

    之後,烏克蘭在美國人的勸說下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的飛機,其餘都以拆毀了事。

  • 7 # 千佛山車神

    1991年12月25日19時20分,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將象徵大國地位的“核按鈕”通過軍方交給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8分鐘之後,克里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鐵錘圖案的蘇聯國旗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

    次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全場以不記名投票的形式通過了“終止蘇聯存在”的決議,蘇聯正式解體。

    除此以外,在國有財產上的分配上,各國本著“在誰地盤上就是誰的原則”,分割了蘇聯政府留下了固定資產。其中軍工企業和武器的分配也是依照“所在地原則”,武器和工廠在誰的地盤上就是誰的。當然,大家也可以進行一些協商。

    例如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空軍共計有2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其中俄羅斯只獲得了6架,剩下的19架都在烏克蘭境內,屬於烏克蘭所有。

    後來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協商下,俄羅斯從烏克蘭拿回了8架圖-160戰略轟炸機,用於抵償烏克蘭所欠俄羅斯的外債。至於剩下的11架“圖-160戰略轟炸機”俄羅斯想通過現金買回來,但苦於囊中羞澀,這11“圖-160戰略轟炸機”沒能拿回來。

    其實不僅是戰略轟炸機,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許多大殺器。例如在蘇聯解體時,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還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中,於是這艘航母就被烏克蘭收歸己有了。也幸虧這艘航母被烏克蘭繼承了,後來才被賣給了咱們。

    除了這些常規武器之外,烏克蘭還與哈薩克、俄羅斯一起分割了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武器,其中俄羅斯獲得的核彈頭最多,烏克蘭其次,哈薩克再次之。雖然烏克蘭繼承的核彈頭數量沒有俄羅斯多,但在獨立之初烏克蘭依然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核彈頭數量僅次於美俄。而哈薩克所擁有的核武器數量也不少。

    其實財產和武器的分割相對要容易一點,而在民族和軍隊上,各國分割起來就麻煩了點。

    蘇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共有一百多個民族,而其中許多民族當初都是被迫加入蘇聯的,反抗情緒比較嚴重。為了鞏固對邊疆的控制,蘇聯政府曾將大量俄羅斯族摻入各個加盟共和國當中,以增加當地俄羅斯族的人口比例,改變當地人口結構。

    例如哈薩克在獨立時,其境內的俄羅斯族人口就超過了30%,而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中的俄羅斯族佔比也超過了30%,其他加盟共和國境內的俄羅斯族人口比例也基本都在10%—30%之間。

    在解體之後,理論上你住在哪裡就屬於哪個國家。不過為了消除俄羅斯對本國的影響,各加盟共和國在獨立後都出臺了一系列同化政策,以減少本國俄羅斯族的比例。例如土庫曼在獨立後,其境內的大量俄羅斯族人就因為該國的民族政策而離開了土庫曼。

    至於軍隊方面,在蘇聯解體時,蘇軍共有370萬人,其中大部分武裝力量都被俄羅斯所繼承了。而軍隊的劃分依然主要是參照軍人的戶籍,同時也適當考慮民族因素。

    由於蘇軍中大部分官兵的戶籍都在俄羅斯境內,並且大多數蘇軍官兵也都是俄羅斯族,因此最後俄羅斯接受了近200萬蘇軍,而蘇聯的駐外軍事基地也全部由俄羅斯接管。

  • 8 # 勇戰王聊歷史

    人可以隨便走,武器必須要留下。

    等大家瓜分完以後,俄羅斯最後共計獲得了270萬軍隊。包括:1.5萬輛坦克,9500門火炮,2000架戰術和戰略轟炸機,1400架戰鬥機,17500餘枚洲際導彈,1500艘艦艇,4艘航母,以及940枚潛射導彈。

    黑海艦隊的基地在克里米亞半島,是蘇聯四大艦隊之一,也是全蘇聯唯一一支怕冰凍圍困的全天候艦隊。蘇聯解體時,黑海艦隊共有大小艦隻833艘,飛機150餘架、艦載直升機85架以及很多空防裝置,共計8萬多人。

    不過,現在的黑海艦隊規模不及蘇聯時期的四分之一:各型艦艇90艘、飛機50架。

    另外,蘇聯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圖160分給了兩家:俄羅斯分了6架,烏克蘭分了19架!蘇聯的2.7萬枚核彈頭被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三國瓜分,不過,烏克蘭和哈薩克都銷燬了核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近預產期,孕媽身體有什麼反應,胎兒可能在2周內要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