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成長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分享一下在很多年前看到的一則新聞:在美國,一位有了2個孩子的媽媽,又生下了她的第三個孩子,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媽媽沒有和孩子睡在同一個屋子裡,那天晚上,她給孩子喂完奶後,她就回自己屋裡睡覺了,過了一會,孩子就哭,她沒有理理會,因為在養育之前的2個孩子也是採用的這種方法,她相信她的寶寶也會和她的哥哥姐姐一樣,同時相信孩子哭只是為了要媽媽的陪伴,所以她依舊沒有理財,不過這個孩子比她的哥哥姐姐都倔強一些,哭的時候很長,最後媽媽累了就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她來看孩子的時候,結果孩子的身體都已經涼了。這位媽媽很後悔,哭著說,孩子哭的時候,我應該去看看她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嬰兒哭鬧,一定要管孩子。如果父母對嬰兒的哭鬧不管,會有如下後果:

    1、生理上的問題。

    嬰兒不會說話,對於任何生理上的需求唯有透過哭聲來告知,嬰兒的哭和其他年齡段的孩子一樣都是透過哭生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嬰兒的哭表達的是最原始的生存的需要,嬰兒的哭聲可能代表餓了,冷了,尿尿了,或者是哪裡不舒服,是父母知道嬰兒身體情況的一種訊號,一定要重視。

    我老二在8個月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晚上一直哭一直哭,怎麼哄都哄不好,我總覺得哪裡有點臭味,下意識的把他的紙尿褲開啟,原來是拉粑粑在紙尿褲了,給他換完紙尿褲後,他立即就停止了哭聲。

    2、心理上的問題。

    剛出生的嬰兒到一歲左右都與媽媽是分不開的,下意識認為與媽媽是一共生體,所有的需求都只能透過媽媽或重要他人來幫助實現,如果此時媽媽能給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他,對他來說這種良好的感覺是他以後自信的基礎。但如果媽媽對孩子疏於照顧,嬰兒因為弱小不能承受這種痛苦,就會發展出一系列的心理防禦機制,從來不在面對自己的糟糕感覺。

    病理性投射

    嬰兒習慣性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東西投射到媽媽身上,如果嬰兒形成了長期的心理定勢,等長大了,就會把一切糟糕的感覺和衝動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都是別人把自己的事情搞砸了,而自己不負任何責任。

    病理性否認

    對自己不好的一面完全視而不見,儘管屢屢受挫,但從不認為是自己不行,反而認為自己非常強大,非常有才能。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病理性分裂

    當媽媽愛自己時,認為媽媽是最好的媽媽,當媽媽不愛自己的時候,覺得媽媽是最壞的媽媽。這種人以後在人際關係交往中,會形成強烈的反差,情緒多變。

    內向投射

    內向投射是講不好的媽媽吸收到自己身上。

    投射性認同

    嬰兒將一些情感投射到媽媽身上,媽媽對此無意中認同了,這就是投射認同。這種孩子長大後,會將自己的敵意投射到周圍人身上,認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

    如果孩子在1歲之前受到了足夠好的照料,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是非常健康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一定的兒童心理學知識,才能夠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從而做出正確的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款中東版豐田50萬的價格有人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