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教練6

    這些只不過是突出諸葛亮的智慧,至於司馬懿視破諸葛亮的空城計與否,只不過是藝術加工,五丈原的諸葛亮偶像嚇住了司馬懿,兵不厭詐,戰場上將帥比的是智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三國這部書中無人能及,司馬懿也自嘆不如,三國這部書告訴人們,人的智商多高也改變不了天定,三國這部書並不是單一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更是朝代更迭的走向。

  • 2 # 難得青史名姓

    我們來看一下兩人在書中的定位。

    ○司馬懿:黃金配角,三國最後勝利家族的奠基人,主要發力戲份在曹叡死後,前面的戲份就是和諸葛亮對峙,基本全面被壓制。

    ○諸葛亮:三國演義第一男主,未出茅廬已名滿天下,神機妙算,計無不成,從出山那天開始,三國將帥君主都被他玩弄於股掌。即使有時候時局不利,也是隊友太差(劉某某,黃某某)或者不可抗力。而且鞠躬盡瘁,實乃全書第一完人…………

    看到了吧,司馬懿的地位根本不可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司馬懿扮演的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勁敵,也就是孔明的陪襯。畢竟諸葛亮乃一神人,豈是司馬懿這樣的凡夫所能看透的?

    情節都是服務於人物,這是高中老師就講過的,如果不考慮歷史名聲,司馬懿和孟獲也沒什麼區別,都是為了襯托丞相的天威。所以,空城也好,木雕也好,作者的意思是司馬懿被算計,那他就是沒看出來。

    當然,如果非要扯到歷史,說司馬懿不輸諸葛亮什麼的,那羅貫中可就不高興了。

  • 3 # 史屋乾理布衣陽

    感謝邀請。小說《三國演義》有美化諸葛亮的嫌疑,給後人樹立的印象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空城計是美化諸葛亮而設定的一個劇情而已,當然,按《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描述的話,其實,司馬懿確實是識破了空城計的,按當時國情來說,司馬懿這個人在魏國是不太受曹氏宗族待見的,然而,諸葛亮的進攻,來自外方的軍事壓力確實抬高了司馬懿的軍事地位,在這一點上,諸葛亮的存在,軍事上對魏國的威脅,卻相反的讓司馬懿心裡爽的狠,好像就是隻要諸葛亮存在,他活著就有價值一樣,當時司馬懿率軍攻蜀國,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主力受挫,司馬懿內心知道自己是可以衝進城滅掉諸葛亮的,然而他知道不能,因為滅了諸葛亮,自己回魏國可能還要受到打壓,甚至會有功高震主而喪命的可能,司馬懿一生也是非常的謹小慎微的,就像後來自己說的那樣“吾事魏歷年,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然而,司馬懿這種謹慎的風格是貫穿一生的,就像後來在五丈原,司馬懿是沒有識破諸葛亮的木身之計的,司馬懿懂天文,他雖然觀天象知道諸葛亮天星隕落,生平謹慎的人,在軍事決定方面還是非常的小心的,他不能百分百確定諸葛亮還活著,包括,諸葛亮死了的訊息也是下屬觀察而向其彙報的,並不是自己親眼所見,帶著夜觀天象的簡單判斷和下屬的口頭彙報,在五丈原突然又看到了諸葛亮,包括司馬懿,及隨軍都是不敢相信的,加之當時蜀軍氛圍的烘托,出現了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民間笑傳,所以我認為,雖然司馬懿雖然識破了空城計,卻並未識破五丈原木諸葛。

  • 4 # lan洋洋

    沒有識破,都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聰明反被聰明誤。之前空城計時那是時機不對,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五丈原這次是真心多疑

  • 5 # 老黃8012

    司馬懿並未識破空城計,只是其子司馬師認為是空城計,點破後,懿仍舊認為貫於謹慎的孔明,不可能設空城計。因此,便令撤退。在撤後,司馬懿再醒悟時,已是為時已晚。五丈原的木雕孔明,情況也是一樣,如出澈。從這種情況看,一是司馬懿生性多凝,二是認為諸葛的才能在他之上,不可能做出格部署。因此,可以認為司馬懿缺快捿的決斷力。

  • 6 # 輝常讀書

    我覺得司馬懿不可能因為木雕諸葛亮而選擇退兵。

    陣前看到木諸葛,一定是吃了一驚,並且有可能會做適當的回訪並進行整理再組織。

    但說到其完全撤兵並放棄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我覺得不太可能就被這一嚇能搞定的。

    一定是有更深的原因(這裡面關於軍事政治的解釋很多,這與問題無關就不做展開了)

    而三國演義如此去說,也是為了加強諸葛亮的形象塑造而已,但在史實上一定沒有必然關係。

  • 7 # 圖文時光

    答案肯定是識破了,畢竟司馬懿也不傻,就是因為他太聰明瞭,所以不會殺諸葛亮,街亭失守對諸葛亮來說是很大的損傷,諸葛亮逼不得已才退守街亭,司馬懿不敢進,因為他考慮到城內可能沒人,一旦進去,就必須殺諸葛亮,這樣的話回到魏國將會面對的是告老還鄉。

  • 8 # 白衣娛樂

    司馬懿是三國中從未真正臣服過任何君主。曹操對他的評價是“狼顧之相”。雖然司馬懿在魏國的官職很高,卻從來沒有真正想讓魏國統一。他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曹操在世時,他一直不想出仕,即使曹操一再逼迫他,他也是始終藏拙。曹操死時讓曹丕殺了司馬懿,怕他駕馭不了司馬懿。曹丕上位後,司馬懿就拼命表現得到曹丕信任,逐漸掌握大權,離間曹丕與曹氏及夏侯氏關係,減除曹操留給曹氏的幫手。司馬懿生前所做的事也都是替自己日後的發展做鋪墊,只要時機成熟他隨時可以改朝換代自立為王。所以司馬懿一生都想著怎樣成為王者,而諸葛亮卻想著怎樣幫助劉備完成夢想,統一中原光復漢朝。目的不同陣容不同結果自然不同,最後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即使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和五丈原的木雕諸葛亮也沒揭破,進而攻伐蜀國。司馬懿一直表現害怕諸葛亮,那是因為魏國中除了自己沒人是諸葛亮對手。只要諸葛亮在,魏國就離不開他,他也就可以一直掌握魏國大權,從而司馬懿卻成為了魏國的話事人,為他兒子建立晉朝統一中原做了鋪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