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意志古斯塔夫巨炮

    集火力,火控,機動,顏值,改裝潛力於一身的,在當時效能拔尖的中型坦克,但是此車基本裸奔,裝甲在當時等於沒有,防護能力和元首時期的老黑豹差不多(ps個人也比較喜歡豹一,圖一自己畫的)

  • 2 # 向偉大的蘇聯國土進發

    可以這麼說,豹一除了裝甲以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錯。它採用的105線膛炮可以擊穿當時蘇聯的T62,T54,甚至能打穿T72而且它精度高,炮控好,機動高達每小時65km併為後面的豹二打下了基礎,所以算得上當時的一款較為先進的坦克。

  • 3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豹1主戰坦克的前身是中途放棄的“歐洲通用坦克計劃”,在1956年,德國,法國,義大利聯合研製這一型坦克,要求如下:戰鬥全重30噸,單位功率22千瓦(30馬力)/噸,車寬3.15米,車高2.2米,公路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安裝風冷多種燃料發動機、105毫米火炮和2挺機槍,德國除了對車寬有異議,其他並無要求,意大利於1958年加入。

    然而在美華人的干涉下,計劃流產,德華人決定自己研製新型坦克,於是,豹1坦克橫空出世。

    相比德國的豹1和幾個改型,法國就慘淡的多,AMX30坦克改了又改,換了再換,最後還是搞得一團糟,反觀德華人,豹1到豹1A5,無論是火力,速度,火控,都達到了二代坦克的高水平。

    豹1上面也用了很多先進技術,第一次使用集中式三防措施,第一次使用了整體吊裝,使得換動力部分僅需要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完成,使得後勤保障變得更加有力,第一輛豹1在1965年正式交付西德國防軍,這一型坦克也遠銷其他國家,例如丹麥和澳洲等國,德國截止到1971年,共生產了一千八百多輛豹1。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可能是認為在二戰中自家的“虎王坦克”和“鼠式坦克”是放棄機動而走向重灌甲的極端方向,所以德國在戰後研製豹1坦克也可以認為是放棄裝甲防護選擇機動“裸奔”的極端。40噸的體重,首上裝甲居然只使用了70毫米均質鋼裝甲,連二戰時期的豹式坦克的防護能力都比它強,更不用說重達57噸的虎式坦克的防禦能力,所以這款坦克基本上也是一個極端,一個放棄裝甲防護的極端。冒充豹1坦克的豹2坦克

    至於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考慮,可能是因為二戰時期的坦克使用經驗,不再追求高效能的裝甲防護,再者就是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和反坦克武器的出現,坦克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差。與其在走二戰時期的質量道路還不如像蘇聯一樣走數量的道路。也就是說不期望你能在戰場回來再用第二次,而是一次性用品。而同樣的,蘇聯冷戰時期製造的坦克也同樣是這樣的思路,所以蘇制坦克的操作效能、人機功效非常差,也是想走數量的道路不期望你能使用第二次的。豹二坦克可以說是機動、防禦、火力均衡發展的武器

    豹1坦克德國總共建造了6個型號,並且改款坦克的出口也非常多,共出口到澳洲、比利時、加拿大、丹麥、希臘、義大利、荷蘭、挪威、土耳其共10個國家,除此以外還有用它的地盤改造而成的其他各種車輛,其中獵豹式自行高炮就是拿它的地盤直接改裝的,並且也參加過波黑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在作戰行動中的表現並沒有給德國製造丟臉,果然起主要作用的還是人,像土耳其有更先進的豹2坦克不同樣被武裝分子暴打?

  • 5 # 兵器觀察員

    為應對蘇聯陸軍的鋼鐵洪流,在上世紀50及年代,美國以軍援的方式向位於冷戰前沿的西德提供了2000多輛M47/48坦克。令美華人尷尬的是,自視工藝精湛、技術先進的德華人完全看不上這兩種“昂貴而效能低劣”的坦克。由於蘇聯在東德部署了大量裝甲部隊,西德始終站在冷戰的最前沿,承受著巨大的防禦壓力。西德國防軍經過評估認為,必須自行研製合適的新型坦克。起初,法國和德國試圖聯合研製“通用坦克”,但未能成功。於是,德華人自己單幹,在己方研製的“通用坦克”基礎上,搞出了堪稱歐洲二代坦克代表作的“豹”1系列坦克。“豹”1在坦克史上創造了兩個第一:首次應用了集中式三防設施;首創了動力艙整體吊裝工藝,整個動力部分可以在20分鐘內拆卸並更換。後者可以使坦克迅速恢復行動能力,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戰地後勤保障模式。後來各國在研製新型坦克時,都努力採納和落實這樣的設計思想。第一輛生產型的“豹”1坦克於1965年正式交付西德國防軍,截止到1971年,西德共生產了1800多輛“豹”1坦克。隨著坦克技術的不斷進步,在“豹”1坦克停產後,西德開始對其逐漸進行改進,從“豹”1A1一直改進到“豹”1A5。在“豹”1坦克的基礎上,西德還改裝了試驗120坦克炮的型號。由於在當時來說效能先進,“豹”1坦克除裝備西德國防軍外,還曾出口澳洲、義大利、丹麥、荷蘭、挪威等國,是一款比較暢銷的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16年第01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8號即將上映的《驚奇隊長》,主角適不適合,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