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閒人10
-
2 # 江晚漁舟
人本來的狀態,這個問題比較模糊,我就按性格狀態來說吧。西方人說,人之初,性本惡,中國儒家思想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我是贊成人之初,無善無惡的觀點的。人的邪惡善良是後天養成的,是與他生長環境與所受教育密不可分的。
-
3 # 在路上奔跑的行腳僧
推測和演變都是隨時間變化的,即使如此我相信人本來的狀態也是:不停的運動狀態。
注:運動包含體力運動,思維運動等,大到整個人體運動,小到一個細胞的運動。
只是推測: 保持好的運動狀態需要的條件:
1、內部因素:抗壓能力、分析能力、洩壓能力、疏導能力、心智成熟度、興趣廣泛度、強橫的精力 ,自我解壓能力。
2、外部因素:天氣良好、工作順利、與人融洽、父母康健、兒女快樂 等等。 顯然這種良好的運動狀態不能長時間維持,原因是條件不充分滿足唄。 或者身體不能支援高效工作更或者 自身不具有”堅毅“這一特質或者早上與人有衝突或者父母生病或者興趣狹窄,生了苦悶、困惑、孤獨感無處宣洩或者愁苦於生計、學業,陷入妄想等等都是影響力的因素。
···還有好多外部內部影響因素 這也是為什麼人的狀態總是在起伏:時而志向高遠精力充沛喊衝喊殺;時而萎靡不振不知所己似乎失意。 推測解決的途徑: 管理學中經常出現的”控制“然而最應該首先做的就是“ 記錄” 記錄各類因素,記錄各類因素對自己的影響,如此對自己、周圍環境有個基本瞭解 ,這樣做,太理智,但”穩重“的姿態是少不了了。
我簡單的總結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規矩,之所以不能長時間高效(是指每一天)運動,我發現感覺情緒具有周期性,總是從充滿鬥志---有力生活---平靜生活----低效生活----各種負面----自我療傷----就這樣迴圈下去。 我還發現:每一個運動狀態的出現都會伴隨引子、目標存在。 如:看到勵志語言、就想起偉大夢想、並遇到與夢想契合的現實環境,更會昂揚鬥志,繼而投入對當前的積極生活中去 。
如:高昂的各類費用、情感上的不愉快,獨立於眾人感覺。然後開始長嘆氣,開始坐著,吸菸,就那麼坐著,啥也不想做 ,我個人打破這僵局的是生氣的暴虐感,要生生撕碎那負面的澎湃力量。像野獸,不停的嚎叫。 我通常為避免並延長這週期,我都是躺在床上睡幾天,然後睜開眼睛看看周圍的環境,沒有我的存在發展方向是什麼,結果我發現,沒有我的地球一樣在轉動,所以自我療傷的過程瞬間就會好很多。
總之: 我要求自己能知覺目的、自己、環境,能執行、自療。
回覆列表
人本來的狀態是什麼?看到剛初生的小嬰兒了嗎?那就是人本來的狀態。此時的人,雖有意識,卻很蒙朧;雖有慾望,吸吮乳汁而已;雖有不快,只會啼哭;雖有愉悅,只會發出喃喃之聲;雖有感覺,卻無認知。無善無惡,無美無醜,無讓無爭,無牽無掛,無上下、無左右、無東西、無南北,整個身心乾乾淨淨,完全處於一種無任何汙染(社會意識)的自然的純樸狀態。這就這人的本來狀態。長大的人能夠迴歸到這種狀態嗎?——難。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