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飽飯足老糖人
-
2 # 清韻之律
應該有好幾方面原因:一,為了面子。在農村,兒子娶媳婦結婚生子,通常都會問:“你怎麼不去看孩子?孫子多大了?”處於面子,既使不願意也去兒子家。
二,兒子孝順,以母親之言為準度,在兒子家,能找到自己權威。本來自己養大的兒子,被別的女人搶走,不示示威怎行?
三,兒子家比自家經濟好,兒子又孝順,媳婦工作忙。自己在家,喜歡看電視,自樂樂不管眾樂樂!
四,是真得兒子媳婦需要,而老公又有自己事業走不開,只能暫時舍自家先顧兒子家。
還有其它原因,具體為什麼?只有當事人知,猜測僅僅為猜測。
-
3 # 紅山小丸子
因為母子連心,兒子是媽的心頭肉,尤其獨生子,是她最信任的人,最值得依靠的人,沒有幾個兒子不孝順母親的,婆婆選兒媳婦都是千挑萬選,必須是她中意的,因為要跟她住一輩子,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子走到哪,母親的心就跟到哪裡,如果父親不願意去照顧兒子孫子孫女,那母親寧願自己去。
-
4 # 沉香Bepa心理諮詢師
有個退休的母親,丈夫纏綿病榻多年,她僱了一個男保姆伺候,自己去成家兒子那裡。兒子兒媳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工作安穩家庭和睦。她來之後,要求兒子天天陪她說話,讓兒媳給自己打洗腳水。和兒子一起去旅遊吃飯。排斥兒媳打擾他們的吃喝玩樂。兒媳就像她們的共同敵人。最後兒媳忍無可忍。離婚了。可憐他們的剛上學的孩子,在大人的矛盾中會察言觀色,學業大退,出門親戚也不待見。
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事例。
陪讀的母親是校園裡的一道風景。
但是效果最好的是父母一起來陪讀。
有很多弒親案就是單獨和母親在一起的發生的。
孩子學業壓力大,母親陪讀壓力也大。青春期和更年期碰撞到一起。
心理學上,夫妻關係是第一位。核心家庭是最好的家庭模式。
但是在現在尤其是一些傳統觀念濃厚的地域還是過去的觀念。養兒防老。這樣的孩子只是父母的工具。
有一些人寧願遠離老公,也要和兒子生活在一起。究其原因,一個是夫妻關係本來就淡漠。一個是自己依賴心理。她不能單獨生活,只能和孩子共生。
孩子小時候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與自由。
但是他慢慢長大需要自己的獨立生活。
如果母親一直和他共生在一起,他就不會長大獨立。
孩子只能是巨嬰。母親是夫妻關係殺手。
-
5 # 明智慧擇
捨去老公也要跟兒子,這樣的家庭有一個主因,是在老公哪裡得不到關心,理解,包容,因為一點小事也經常吵嘴,鬧矛盾,覺的再一起沒有意義,又傷感情,所以就去兒子哪裡尋找,安全感,自信心。兒子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十月懷胎,到哺育,扶育成人,是她生活的勇氣,也是希望。老公的不體諒,不理解,不溫情,整天的小磨擦,或冷戰,使她感到寒心,傷心,離又離不得,守又很鬧心,生活的無味,情感的失去,心靈的空虛,沒辦法的辦法,只有去兒子家可以依慰。她也知道婆媳關係不好處,但也總比流落街頭強,去兒子家生話上的不方便,攪稀調的結果她也知道。但為了老公的尊嚴,為了兒子的聲譽,再為難也得去兒子家求全家庭大局。
回覆列表
老公離了就是陌路人,兒女是與自已有著濃濃血緣的骨肉關係……女兒嫁了人就是潑出去的水了,兒子卻要陪伴自己一生一養老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