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碼王線上

    一、興趣

    所有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興趣。

    我堅定地認為,有無興趣,是評價某個學習活動是否適合孩子的唯一標準。太多的孩子學過鋼琴之後再也不想碰鋼琴,太多的孩子學過圍棋之後再也不想碰圍棋,無論他們曾經考到多少級、打到多少段,這個教育過程都是徹頭徹尾的敗筆!而成功的教育,就如孩子學習繪畫的結果是一直喜歡畫畫,相信自己只要想,就能畫好,那麼家長希望在繪畫方向上帶給孩子的培養都能實現。

    興趣本身沒有好壞,任何興趣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等品質,基於熱愛這些品質的成長超乎想象。反之,如果孩子厭惡,那就什麼都沒了。

    另一個家長必須心中有數的問題,是孩子在學習中遇挫後是否要求他們繼續堅持。不同的孩子對困難的承受力不同:一方面,熱愛的程度改變著孩子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不隨便放棄塑成孩子堅韌的品質。作為家長,理應知道孩子能夠承受與不能承受的臨界點在哪裡,必要時寧可保守放棄,也不堅持讓結果適得其反。特別是在孩子內心分明非常抗拒的時候,家長還固執己見要求孩子堅持,那麼絕無可能讓孩子收穫堅毅的品質。

    家長會疑惑,為什麼孩子不熱愛某個學習活動?原因之一,在於這不是孩子天生的興趣。每個孩子都無比獨特,或許家長真正的使命就是找到孩子的天賦所在。原因之二,在於糟糕的教學能力。純理論灌輸,無聊地重複,即便再有天賦也會抗拒。原本有興趣的孩子排除萬難自己找到了學習樂趣,令人慶幸,更令人痛心不已——教育毀掉了多少天才!如果孩子因為第一個原因不喜歡,那麼果斷放棄吧,他學這個什麼都得不到。如果是第二個原因,家長需要給孩子找到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或機構,因為,老師的教學經驗和機構的課程研發能力,是把教育做好的基礎。

    二、學習能力

    影響學習效率的另一個因素是學習能力。我們說一個孩子一點就透,指的就是學習能力。知識儲備,抽象思維,總結歸納和記憶理解,共同構成了學習的模型。兩個學習能力都很強的孩子,有可能學習的模型差別很大,因此,我們需要更具包容性的教學過程,來兼顧不同的孩子。

    傳統的教育認為,孩子生來即為空的容器,老師的工作就是將新的知識填充到容器中。但現在大家意識到,老師要教授的東西應該和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合作,理想狀態是提供給孩子最符合他發展階段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而這內容和進度恰恰落在其學習能力前面一點,這樣他的學習效率是最高的,也最容易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

    多說幾句,分學科教學如今是公認的落後僵化的教育形式,國際教育中IB體系甚至整個芬蘭都在進行純粹的跨學科教學,值得注意的是,炙手可熱的Stream、PBL既不是什麼專門的課程,也不是少數有理念的學校和家長時髦的選擇,跨學科教育、學生能力培養教育模式是革命性的,分學科、知識體系灌輸、重複記憶、基於科學權威的標準答案這些傳統勢力不堪一擊,教育領域正醞釀著和網際網路同等效應的變革,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未知的、可怕的,看似安全的做法是從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的孤島冒險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