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大樹育兒經

    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暴力行為是“攻擊性行為”的一種,

    我們不要把孩子的所有不友好行為都定義成“暴力行為”,

    因為孩子的有些行為是無意為之且沒有傷害的,不用特別在意並強化。

    下面我簡要說一下攻擊性行為,並闡述哪些是“暴力行為”,並說明如何避免。

    攻擊性行為可能是言語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

    包括推、拍、抓、掐、踢、吐、咬、威脅、侵略、羞辱、閒話、攻擊、辱罵、欺負、毀壞和破壞都是攻擊性行為的例子。

    攻擊性行為有如下幾種

    1、無意性攻擊行為 即孩子在遊戲中無意傷害到別人的行為,提醒孩子小心並道歉即可。

    2、表現型攻擊行為 如推到別人的玩具,用小汽車去撞別人的腳踏車,獲得樂趣,並無惡意,說服教育為主。

    3、工具性攻擊行為 如和小夥伴爭搶玩具導致的傷害,並無惡意,如爭奪鋒利的東西劃傷,或爭搶鞦韆,身體發生碰撞,批評教育即可,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4、敵意攻擊性行為 如故意推倒別人感覺很開心滿足,這種行為是為了報復或者惡意傷害。

    對前3種攻擊性行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第一、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如,毛毛,你把我的玩具推倒了,我不開心,請你幫我搭好。

    第二、共情法,引導孩子體會如果受到傷害的是自己會有什麼感受。

    第三、正強化法,孩子有樂於分享、合理表達、道歉等行為的時候給予表揚和獎勵來強化;

    第四、繪本故事法,透過繪本故事來幫助孩子認識攻擊性行為的危害;

    第五、榜樣法,父母親作為孩子的榜樣,要自身作則,堅決避免語言暴力和打罵行為;

    對於第4種敵意攻擊性行為的應對方法有

    第一、做孩子的朋友,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才願意把內心話情緒,才會去愛身邊的所有人和物。

    第二、杜絕“暴力行為錯誤示範”,如電影、電視等,尤其禁止家庭暴力。

    第三、心理疏導法 具有敵意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很可能缺愛或者缺乏安全感,內心積壓了很多負面的情緒但不會表達,可以藉助親子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或者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力量。

    第四、懲罰法 如果出現敵意攻擊行為,取消買玩具、美食、旅遊或者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關短暫的禁閉。

    第五、能量釋放法 給孩子安排一些體能類的遊戲,如爬山、遠足、球類遊戲等。

    第六、戶外拓展法 戶外拓展類的集體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更能體會他人的感受,如:夏令營、冬令營之類的遊戲。

    孩子的每一次不友好行為都是在尋求關注和愛。

    不要等孩子不再信任我們了,家長才開始管和教!

    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一定要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婚前買loft和住宅公寓作為第一套房子,適合投資嗎?二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