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箻姯的電影世界
-
2 # 寶寶帶你看
綠皮書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
1.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人都可以講道理,就像託尼一樣有時候需要讓他們知道你不好惹。
2.不被別人理解的時候,保持紳士和寬容,唐一開始也被託尼嫌棄和誤會,但他透過自己的言行讓託尼對他很佩服。
3.就是感覺生活在中國真好,沒有像美國這樣的種族歧視,真好啊!唐是個天才鋼琴家,在上流社會擁有很高的聲望,但仍然因為自己是黑人被種種歧視。
4.永遠要樂觀的活著。
-
3 # 格里菲斯的平行剪刀
聽一段相聲教給了我們什麼?聽一段評書教給了我們什麼?看一本小說教給了我們什麼?旅一趟遊教給了我們什麼?談場戀愛教給了我們什麼……
從小時候起,不管是老師還是長輩,聽得最倚老賣老的一句話就是:從中你又學到了什麼?每次聽見類似的“詢問”時我都想對提問者豎起那根堅挺的中指!
教給了我們什麼?學到了什麼?我想反問你希望我們學到了什麼?
我當然承認,電影確實具備社會教育的功能,但那是電影功能中排序非常靠後的功能了,它首先是故事,在故事中去拓展人們有限的生命經歷和情感體驗而已!至於誰想從電影中學到什麼那純粹是極度個人化的事情。說起來也非常可笑,每個人都各執一詞,有人說學到了這,有人說學到了那,最後連導演都一臉茫然地說:我都不知道我在電影裡還表達了這麼多東西!尤其以周星馳為例,好多學院派的人都說他的電影是後現代主義,前解構主義……最後周星馳自己都說: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簡直把這些對“營養”慾求不滿的人的荒唐照進了現實。
人為什麼總是覺得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意義在,沒有意義騙自己也要編個意義出來,生怕白白浪費了時間跟金錢。在任何藝術媒介裡提煉意義都是極度齷齪,幼稚,愚蠢的行為。意義,是思想的衍生品,思想是意識的總結,意識是“我執”體現,但藝術是“我”的缺席,有“我”就沒有藝術,那些想用“我執”的模式到藝術中去尋找思想的落腳點必然會踩空。所以,請永遠不要再出現“從中你學到了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它除了暴露我們的愚蠢和傲慢之外就沒有其他了。
-
4 # 張82736428
交給了我安徒生爺爺真睿智,皇帝的新裝這樣的故事一直在發生。普通電影,但不算無聊,得了大獎,不說好就沒面子,所以豆瓣評分高。
回覆列表
從故事內容來看,它告訴我們要包容,尊重,對任何人任何事不要帶有色眼鏡,不要歧視。
和《觸不可及》相比,《綠皮書》要傳達的東西更多,一個黑人不僅要面對白人的歧視,也要面對自己人的敵意;不在安全地方舒舒服服談琴,偏要去歧視嚴重的地方身體力行。
鋼琴是他的武器,他用鋼琴向偏見宣戰。導演並沒有深挖下去,只是點到為止,給了一個大團圓就完事。
請問那些人到底要看什麼?一個變性人的心路歷程?一對同志面對世俗的抗爭與毀滅?要像這樣才夠深刻,夠現實意義?
如果連最簡單的理解與包容都不能去真正欣賞,還會去真正理解那些更特殊的人和事嗎?這本身就是不包容,本身就是偏見。
這是《綠皮書》電影之外要教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