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走來

    在戰國時期,儒墨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影響頗深的。

    墨學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創始人為墨子。當時,各國戰爭頻繁,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的主張,反對征伐戰爭,平等愛人,代表了小生產者及廣大人民的利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因墨學反對戰爭,吸引了很多人民群眾,部分開明文士,成為墨門弟子。

    墨學還主張尚賢,在這一點很符合那些懷才不遇,有能力,卻無為國效力,光宗耀祖的機會。尚賢,不分親疏貴賤,舉賢能之人為用人標準。這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思想,得到了一些中下層文士及人民的支援。

    然而,不論是兼愛非攻,還是尚賢舉才,都不適用於當時的封建等級國家。一個君主也不會不發動戰爭,不去征伐。封建等級中,君王下的貴族更是認為兼愛,尚賢限制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各國實際上對於墨學並不認同,只是有為我所用之心。自秦統一後,墨學便漸漸衰微,直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墨學以不能和儒學分庭抗禮了。儘管如此,墨學的思想依舊在流傳,墨門弟子依舊存在,不得不說墨學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 2 # 浸淫之辭

    因為墨學保留傳統,思想先進,邏輯清晰,道理正確。

    因為墨家在主流思想上消失的這兩千年,發生了太多事情,所以很多人對墨家的認識都是片面甚至錯誤的。其原因在於儒家發展到瓶頸時,曾經借鑑或道家的思想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墨子》自然進入的儒生的視線,於是儒家擅長的拿來注意和篡改能力得到充分體現,現在出在大眾眼中的墨子和墨家,都是儒生描述的樣子。

    這裡簡單的對比一下儒家和墨家的觀點:

    儒家【仁愛】有差等的施予,墨家【兼愛】廣泛的接受。其中二者對愛的定義一目瞭然。

    儒家【非天子,不制度】是君主專制制度,墨家【天志憲,民若法】是民主法制制度。

    對應儒家的教化,墨家認為【求為義,非為義也】這就是儒家加強幹涉和墨家降低干涉的區別。

    再比如儒家【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割裂和墨家的【《經上》義,利也】的統一。

    可以看出墨家追求的真理,自然就會有人認同,自然就會成為顯學。但一個學派想真正的主導天下思想,尤其是秦漢這種大一統時代,首先要有君主的認同,但墨家的學說認為天子君王是【天下器】天下人的工具,雖然這就是真理,但從君主個人主觀上看,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不能期待古代君王有真知正見,但至少現代的人們,都有文化基礎,這種一目瞭然的對錯,就無須爭論了吧……

  • 3 # 阿洋4586

    這個問題有點高深,呵呵。墨子主張非攻,我理解就是不要動不動就想用武力去征服別國,征服別人。這與現在中國推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本相同。墨子的非攻思想之所以在戰國後期出現,可能與當時連年征戰,天下大亂,有志之士意識到不能再打下去了有關吧,戰爭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博愛,推行仁政,國家才會屹立不倒,國民才能幸福生活。我想,偉大的黨,也是經歷了無數的戰爭,才總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致力推行到全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一個溫度電阻的溫度值怎麼用數碼管直接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