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旁觀者嵐
-
2 # 文史匯菜
節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發現並創造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產物,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泱泱大國,節氣在指導農耕生產的意義重大,到如今依然是農業生產的時間表。
除了在農業方面有重要單位指導意義之外,節氣對於四季養生也有著重要意義。養生必須得按照節氣來養生,否則會適得其反。在中醫裡也講究節氣,有些中藥必須在特定的節氣採摘或製作才有其特有的藥性,有些病症在特定的節氣裡治療效果會更佳。
節氣的產生和天文曆法僅僅相連,每個節氣的帶來都表示太陽和地球到達了某個特定的宇宙位置。所以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單一存在的,其中都有著相互影響或聯絡。更準確地講,節氣是“天、地、人”共同的產物。
作為華夏炎黃子孫,如果不懂節氣的話,確實是一件悲哀和遺憾的事情。說到具體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時間來說,這不是固定的。記錄節氣最早用的是干支歷,也就是天干地支紀年法,後用農曆即陰曆來記錄。比如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年大概得時間為農曆二月初、五月初、八月初和十一月初。節氣的交節時間是不固定的。用現在陽曆來記錄節氣的話,具體時間更無法確定,每年的時間出入會更大。所以記錄節氣應該用農曆來記錄會更加準確。
在此關於二十四節氣都是哪些,每個季節都有哪些節氣,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感興趣的可以查查節氣表。最後想說的是,節氣雖說是一個詞,但是表達的是“節”與“氣”兩個概念。節在始,氣在中,有氣有節,有節有氣,二十四節氣依次以“節”與“氣”之規律無限迴圈。一個節氣分為三元,每元五天,每節氣為十五天,二十四節氣為三百六十天,每年平均為365天,節氣會差幾天這樣一來幾年時間就會差近一個月,所以陰曆會有閏月,就會把幾年差下的天數又補回來了。
關於節氣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節氣裡體現的傳統文化智慧非常深奧和博大,這不僅需要我們深入學習,而且還需要我們後人充分把其深奧的文化智慧解讀出來,反過來繼續為我們人類服務。
回覆列表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明。
在春秋時期,就有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節氣,後來逐漸發展,在漢武帝時期由何平等人制定的太初曆,就在農曆的基礎上,又加上反映太陽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制定的二十四節氣,作為指導農業生產的補充曆法。所以中國的歷法是陰陽曆。
在農曆之中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中日期基本固定,如清明,就是4月4日或5日,最多隻差1天。但是農曆就差的多了,節氣的日子很難推算,如立春,可能在上一年的臘月十五到下一年的正月十五之間。如2019年立春就在正月初一。但是在公曆上都是2月4日。在公曆上二十四節氣的日子是固定的,有時差1天。
農曆二十四節氣推算很麻煩,不僅要考慮大小月,還要考慮閏年閏月,過去每朝都有歷官,每年專門推算節氣,編成曆書出售。老百姓自己去查。
如果只談能記住二十四節氣的人,那就比較多了,似乎小學的自然常識課本里有二十四節氣歌,農民特別是老農可脫口而出,氣象工作者,歷史、地理工作者,還有許多行業的人都記得二十四節氣,只有一少部分人不記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