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城老黑

    李紈不會作詩,那隻不過是作者為了突出釵、黛、湘、琴等人使用的假語存言,李紈實際是一個深藏不露的才女。

    原文:一語未了,李紈也來了,進門笑道:“雅得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掌主。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庚辰雙行夾批:看他又是一篇文字,分敘單傳之法也。〕

    李紈在探春想到起詩社之前,心裡早就有起詩社的之意。作者因賦予李紈扮演寡婦角色,因此,大觀園起社之事,就不便由李紈發起。所以,才以李紈“不會寫詩”作為一個藉口,但是,文中還是已補出了李紈之才之雅。因此,脂批特別提示:作者用的是分敘單傳之法。

    假如李紈是個不會作詩的女流之輩,又豈能想到起詩社這樣的雅事?

    大觀園詩社開展活動時,姊妹們幾次作的詩詞,最終的評判以及排名的順序,基本都依照李紈的評判結果而定。李紈真是不會作詩的一個俗人,他又憑什麼水平、資格對釵、黛、湘、玉等人寫的詩詞作出評判?李紈評定出來的結果,又怎麼可能讓大觀園姊妹們信服?

    李紈的身份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可別小看了李紈。

    原文:李紈道:“恐怕老太太高興,越性把舡子划子、篙槳、遮陽幔子都搬下來預備著。”眾人答應,復又開了,色色的搬下來。令小廝傳駕娘們到舡塢裡撐出兩隻船來。

    不少讀者認為,李紈就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平時對諸事不聞不問不管。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之文,老太太、太太、鳳姐等人,沒一人想到要備上兩隻船,沒一人給李紈交代過備好兩隻船,但是,李紈卻是自作主張備好了兩隻船。此前,就連賈母等人都沒想過要坐船,更不知道是誰讓備的船。

    原文:李紈鳳姐都笑道:“你也多慮了。我們看他也就好了。先幾年還進來了兩次,這有好幾年沒來了,年下生日,只見他的名字就罷了。前兒給老太太、太太磕頭來,在老太太那院裡,見他又穿著新官的服色,倒發的威武了,比先時也胖了。……”

    賴尚榮捐了個州官,官職可能為正五品,最低也是從五品。作品寫賴尚榮穿上五品官服前去給老太太、太太磕頭,實則就是明寫賈母、王夫人、王熙鳳、李紈等一干女主子原型為後宮之主的身份。賴尚榮之外,王太醫也曾著六品官服跪著給史太君看病。原因:史太君原型是孝莊文皇太后。

    江寧織造曹璽、曹寅父子二人,無非也就是正五品官職。假如將賈府當曹家解讀,曹璽、曹寅等與正五品相當官職的官員,既下跪給賈母頭,還下跪給王夫人磕頭,這就恐怕說不通了。接著,回到李紈的話題。

    李紈平時和姊妹們同住在大觀園,他也不是當家人,他更不可能去找王熙鳳翻看、查閱與賈府多年來“年下生日”禮尚往來人員的名冊。可是,李紈怎麼會在每年“年下生日”的名冊裡都能見到賴尚榮的名字?

    作者特寫這一筆,實已告知:賈府就是皇宮,賈母、王夫人、鳳姐、李紈等,都是不同時期後宮的重要人物,時逢年下或者某人生日時,不單只是賴尚榮一人,還有很多朝廷的各級官員,定會送禮孝敬後宮的重要人物拜年拜壽等。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個記錄名單,李紈也因此才見到名單上賴尚榮的名字。

    保山市 騰衝市    閱讀  ·  0閱讀

  • 2 # 玉城琪子

    先回答問題:李紈當詩社社主,有兩個原因。第一:李紈在姐妹中年齡大,也不管家,平時也就是侍奉賈母,王夫人,撫養賈蘭,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第二:李紈雖不會作詩,卻善評詩,並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李紈平時就負責陪侍姐妹眾人針黹誦讀

    李紈,在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裡說道:原來這李氏即賈珠之妻。珠雖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李紈

    李紈善評詩,並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探春起意要建一個詩社,李紈毛遂自薦當社長。而寶玉和眾人道:“稻香老農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劣,我們都服的。”眾人都道:“自然。”可見李紈評詩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所以李紈雖不會作詩,但仍能成為詩社社主,且眾人皆服。

  • 3 # 萍風竹雨123

    李紈自薦為海棠詩社社長,一是她早有起社之意。李紈生於詩書禮儀之家,愚不十分認真讀書,但亦將《女四書》、《列女傳》讀了,雖青春喪偶,心如槁木死灰一般,但畢竟不是一潭死水,她那時也就二十出頭,正是人生最燦爛的時侯,心中豈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此,在聽得探春有結社的時候她毛遂自薦做詩社社主,這不僅她不善作詩卻善看,評閱優劣還是勝任。更因為她早有此意,只是不便提起而已:“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想了一想,我又不會做詩,瞎亂些什麼,因而就忘了,也沒有說得。”

    二是想附庸風雅。她初一聽說探春要起社,便說:“雅得緊,若起這詩社,定要我掌壇。”“我雖不能作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客,我作個東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來了”。雖然說當時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但誰又真的希望自己無才呢?香菱學詩,李紈評詩,都有追隨時尚,尋找雅趣的意思

    也是在大觀園裡,李紈恢復了些青春朝氣,展現了她的管理才幹,把大觀園變成青春少女們的歡樂淨土

  • 4 # 遙想當年16

    謝謝邀請。李紈不會作詩卻毛遂自薦地做了詩社的社長。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因為她不會作詩又一定要參加詩社。即要參加到一個群體裡就得好好混,靠作詩肯定混不好,得發揮自己的特長--評論詩文。這個特長是已經得到大家公認了的,為了評的大家心服口服當社長是必須的。其次是老太太即然把姑娘們交給她帶領著她就是姑娘們這個群體的頭,無論做什麼專案搞什麼科研她都應該是專案主管或科研領頭人。再其次是要在她兒子面前樹立一個比較高大上的形象。父親角色的缺位,母親又是尚德不尚才的,這對幼小的賈蘭的心靈發育和成長是有些負面影向的,李紈當了詩社社長會讓賈蘭覺得自己的母親是有德行、有才幹又有管理能力的女強人,比八面威風的嬸孃王熙鳳差不到哪裡甚至還比嬸孃優雅,從而給賈蘭帶來一些正能量。再有就是透過參加詩社並擔當社長改變一下寡居生活的沉悶氣份,增添一些新鮮樂趣,涮一涮存在感,所以就毛遂自薦了。

  • 5 # 墨家養生

    李紈,這個人算是幸運的悲命人,在大觀園裡,全是年齡較長的,上頭本是安排李紈管理大觀園裡的姐妹們的針業起居的,在大觀園裡也有感召力,大家也都很尊敬的,要不猜酒行令,搖籤子,李紈是老梅,再兼自己也是愛雅惜才的,雖不甚會作詩,卻要當社主,這是李紈性格,也是作者故意安排一出,要不然在整個小說大觀園裡,李紈的出場就太少了,人家也屬於十二正釵,很重要的角色,你們覺得如何?

  • 6 # 宛如清揚

    李紈會作詩嗎?會。李紈出身清貴之家,父親李守中曾經當過國子監祭酒,一家子的知識分子。未嫁之前,李守中不十分讓她讀書,謙虛點來說,就是認得幾個字,但是李紈不笨,耳濡目染之下,再怎麼樣,也會來那麼一兩首。元妃省親時,李紈也作了一首《文采風流》應景,什麼“秀水明山抱復回,風流文采勝蓬萊。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幸下瑤臺。名園一自邀遊賞,未許凡人到此來。”,也還是可以的。當然,也可以說她不會。作為名門閨秀,她讀的書委實不多,她曾讀過的,不過是《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都是教女孩子要三從四德的訓誡書,目的不在於文采。她也的確沒作過幾首,放在大觀園裡,可說是不會作詩。李紈在姑娘們面前,公開揚言,說自己不會作詩。

    李紈不太會作詩,為何還毛遂自薦做詩社社主,並還能服眾呢?

    清揚想著,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這是她任務之內的合理延伸。

    大觀園建成後,元妃下令,讓家裡的姐妹們,都搬到園子裡去住。李紈住了稻香村,她的任務就是帶著小姑子們做做針黹,讀讀書。既然是讀書,時常聚聚,作作詩,也是合適的。

    第二:她年長一些,是賈府的道德標兵。

    李紈年齡上算,她是比較大的,這也是賈母王夫人讓她帶著眾位小姐的原因。年長一些,相對來說,說服力會大些。當然了,有朋友會說,趙姨娘年齡也大,卻沒誰聽她的——的確,年齡不是拿來壓人的,但是道德可以。

    李紈是已去世大公子賈珠的妻子,身邊有兒子賈蘭相伴,她年輕守節,在賈府,她只要不出男女問題,就是道德標兵,是賈府的驕傲,誰也不可能撼動她的地位,這樣一個賢德的牌坊掛出來,誰不聽話,誰就是和賈府的形象作對。你看鳳姐那麼辣的人,都怕了她。她帶領小姑們去要經費,鳳姐作勢不答應,結果被她一頓好損,說得抬不起頭,趕緊認錯,撥款,哪裡敢還嘴,只有忍著的份。何況,她為人還挺溫和,和小姑子們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大家怎麼就不會聽呢?

    第三,李紈的品詩水平,尤其是情商高。

    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詩這東西,見仁見智,各有所喜,要想回回評出第一,還得讓人服氣,這是要真本事的。

    李紈做得很好。

    第一社海棠社,大家都全力出擊,紛紛寫下詩來。黛玉寫的“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寫得極好,大家都認為該評為第一。但是李紈怎麼說呢?她說若論風流別致,自然是這首好,但是論含蓄渾厚,還是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的好一些,於是,寶釵第一,黛玉第二。

    後來是菊花社。這一回,黛玉仍然是風流別致,寶釵仍然是渾厚風格,但是這回,李紈把黛玉的三首詩給排在前三了,連黛玉都覺得不好意思,李紈卻說,巧得好,難得的是,她把每一人的詩都給誇獎了一遍後,無人疑議結果,皆大歡喜。

    再就是柳絮詞。這一回,李紈給評出了寶釵第一,對此結果,林黛玉都很服氣,眾人都拍岸叫絕——就是評得到位了!

  • 7 # 神瑛私語

    李紈到底會不會作詩?有沒有才華呢?

    一、從李紈的家庭看她的性格和才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承繼以來,便說“女兒無才便有德”, 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烈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李紈,字宮裁,是大觀園裡的寡嫂子。她的父親是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始於西晉武帝國子祭酒,後經北齊、隋唐、明清延變。該官職基本隸屬於朝廷最高學府:國子監。主要任務是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

    國子監是全國最高的學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清華了,祭酒就是校長。所以李紈家是個書香門第,家裡應當有很多藏書。她的家族老一代都對讀書學習非常重視,即便女子也是讓讀書。可是到了她父親這代,受封建傳統思想的荼毒,竟不讓女孩讀書了。所以,給李紈取了紈這個字。

    紈,是一種潔白的絲織品。文字中寫李紈只讀些烈女傳,知識水平並不高。大概就比不識字的鳳姐強那麼一丟丟。

    二、李紈要掌壇誰給她的勇氣?

    但是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結海棠社,平時形如枯槁的李紈這時候卻有前所未有的熱情,竟然參與閨閣女工之外的詩社遊戲,並且自薦掌壇。

    一語未了,李紈也來了,進門笑道:“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可是,李紈的文化不是不高嗎?況且社裡都是些才華橫溢的小姑子小叔子,她怎麼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評詩呢?

    再看,眾人對她評詩有何看法?

    寶玉說:“稻香老農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劣,我們都服的。”

    從寶玉之口中可以看出,李紈確實是不太會作詩,但評詩卻是一個行家,她對於詩歌的立意、文辭的看法都非常中肯,都能夠讓出類拔萃林薛信服。

    雖然文字中寫李紈文化不高,但是切莫被曹公給騙了,真的以為李紈啥都不懂。

    李紈出自書香世家,祖上允許並且支援女孩讀書習字的。所以李紈家中肯定有不少書籍藏本。雖然到了李紈這一代被遏制了,但是她的兄弟呢卻也在讀書啊。也排除不了李紈小時候偷偷看其他書的可能。就像是寶釵和黛玉吐露,她小時候也是淘氣的也愛揹著長輩看雜書。

    而且,再往後看李紈的妹妹李綺和李紋,也是會作詩的。

    三、李紈的真才幹

    所以,李紈是有才情的,由於家中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她的才情是刻意隱藏的。

    由此可見,她內心還是渴望著少女時代的生活,她也想展現自己的才能。於是,大觀園的詩社起的好,她做東道和裁判。

    李紈是無奈的,封建禮教,她是要遵守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她身邊是一群年輕朝氣的小姐們,她們感染著這位寡嫂。李紈大概也想到自己的青春,忽然記起自己也會評詩,也能做得了詩。她青春的熱情被激起,再也隱藏不了了,於是就有與大家見到的截然不同的一面。

  • 8 # 小說紅樓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李紈是個很聰明的人,她知道詩社一定會是大家聚集所在,也會是大家的焦點所在。她想要站在權利中間,那麼她一定就要做詩社社長。

    如果賈珠還在世的話,賈府當家主事之人一定就是她了,但是很可惜賈珠不在了,李紈也就失去了理家的機會。

    如果一個沒有用的人,便一定會被家族所遺忘和邊緣化。李紈還有孩子賈蘭,不管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李紈都要站在中心,不能夠讓大家忽略她們母子。

    偌大一個賈府,如何不懂得表現自己,讓大家看到自己的能力,李紈也就本能立足於賈府了。

    第二,李紈本來就是帶著眾姊妹學針線禮儀的,又因為素日待人寬和友善,所以做社長,為大家主持施詩社也是情理中事。

    李紈即是大家的嫂子,也是大家好姐姐,由她帶頭帶著大家一起起詩社,才是最合理的。

    李紈年長一些,做事自然更加妥帖周到。比如詩社缺社費和缺東西,李紈就會帶著眾姐妹去找王熙鳳去補全。能夠做好這事兒的,李紈最合適。

    第三,李紈平日裡的生活很平靜但也很枯燥,而詩社又是一個新奇有趣的地方,所以可以和大家在一處玩耍,也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谷歌街景地圖是怎麼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