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MG-42機槍
MG-42通用機槍,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縮寫,意即為“機槍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極快,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MG-42通用機槍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準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
輕機槍組由三人組成:觀察員、射手和裝填手,使用易於迅速轉移的兩腳架MG42,攜帶彈藥不多,一般隨班作戰。突擊時,輕機槍組的MG42能迅速換上75發圓形突擊彈鼓,繼續為班組成員提供火力支援。中型機槍組、重型機槍組則由四五名成員組成,使用三角可調支架,一般不配備突擊彈鼓。不同的是,重機槍組的MG42安裝了能保證機槍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槍管。射手是MG42機槍組的靈魂,因而只有擁有堅定意志計程車兵才能擔當,MG42的射手是受過特殊訓練的,其熟知通用機槍的效能,在《帝國國防軍陸軍教導手冊》1940年版中,要求機槍手以500-650發/分的射速點放,雖然MG42的理論射速為1200發/分,但這對機槍本身說非常重要(二戰中繳獲了MG42機槍的盟軍不懂,玩壞了許多槍管),所以,訓練有素的射手尤為重要。
二、關於ZB-26機槍
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捷克布林諾兵工廠除了生產MG-34通用機槍、Kar98k毛瑟步槍等軍械以外,繼續為德國生產ZB輕機槍。德國將ZB-26/30也納入其制式武器之中,稱之為MG26/30(t)。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黨衛軍曾大量使用ZB輕機槍。在納粹佔領下一共只生產了31204挺,到戰爭末期就停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對MG-42、ZB-26兩款機槍都曾大量裝備,其中ZB-26主要是裝備在黨衛軍中。
一、關於MG-42機槍
MG-42通用機槍,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縮寫,意即為“機槍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極快,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MG-42通用機槍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準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
輕機槍組由三人組成:觀察員、射手和裝填手,使用易於迅速轉移的兩腳架MG42,攜帶彈藥不多,一般隨班作戰。突擊時,輕機槍組的MG42能迅速換上75發圓形突擊彈鼓,繼續為班組成員提供火力支援。中型機槍組、重型機槍組則由四五名成員組成,使用三角可調支架,一般不配備突擊彈鼓。不同的是,重機槍組的MG42安裝了能保證機槍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槍管。射手是MG42機槍組的靈魂,因而只有擁有堅定意志計程車兵才能擔當,MG42的射手是受過特殊訓練的,其熟知通用機槍的效能,在《帝國國防軍陸軍教導手冊》1940年版中,要求機槍手以500-650發/分的射速點放,雖然MG42的理論射速為1200發/分,但這對機槍本身說非常重要(二戰中繳獲了MG42機槍的盟軍不懂,玩壞了許多槍管),所以,訓練有素的射手尤為重要。
二、關於ZB-26機槍
ZB-26輕機槍(又稱:捷克式ZB-26輕機槍,ZB26式,中國通稱: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林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ZB-26輕機槍口徑7·92MM,表尺射程1500米,外表最大特色是20發裝彈匣在槍身上方,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而其輪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徵之一,另一個特點是槍管過熱可快速更換,其槍管上的提把不單方便更換槍管同時也方便持槍。ZB-26輕機槍除了裝備捷克軍隊外,還大量外銷,直到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國營兵工廠出口了大約12萬挺各型號的該機槍。中國、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都採購了相當的數量。其中中國是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不但採購,而且大量仿造。1927年-1939年間,根據捷克布林諾工廠歷史資料,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抗日戰爭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僅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捷克布林諾兵工廠除了生產MG-34通用機槍、Kar98k毛瑟步槍等軍械以外,繼續為德國生產ZB輕機槍。德國將ZB-26/30也納入其制式武器之中,稱之為MG26/30(t)。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黨衛軍曾大量使用ZB輕機槍。在納粹佔領下一共只生產了31204挺,到戰爭末期就停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對MG-42、ZB-26兩款機槍都曾大量裝備,其中ZB-26主要是裝備在黨衛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