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丁是個生意人

    從幾點來說,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中國改革開放開始,意味著被壓抑多年的華人的各方面需求準備釋放,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十億人口等待被滿足,這種巨大的需求吞吐量在之後都沒有再出現過。

    地利,不得不提改革開放,當時第一個放開的就是粵港這邊,當時的廣東作為進出口的重要地點,國內外巨大的價差,就是利益。全國的需求都從這裡輸入,這是多麼龐大的機會。

    人和,廣東當時是很貧窮的,人們樸實踏實勤奮努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突然大家看到有人做生意賺了好多錢,大家就開始紛紛嘗試。而這批人,也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商人。他們的先富,讓全華人都知道了倒爺這個詞。

    作為一個貿易的發源地,商人的聚集地,機會最多,競爭也最激烈,所以,他們也在不斷打磨自己,這樣,也就始終領先於全國其他地方的商人……

    總的來說,人想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2 # 李國旺

    近代四大商幫,從北到南為晉商、徽商、浙商(甬商)、粵商(潮商)。

    晉商以遍佈全國直至歐洲的錢莊為其核心競爭力,錢莊借貸憑信用,一旦個人遇到不可抗力,無等值或倍加質押的信用貸款就遇到危機,因此,晉商就在晚清一近代因戰爭而迅速衰敗。晉商由於知識結構偏傳統人情關係,由於沒有大資料支援對信用行精準鑑別,其衰落是必然的。晉商最後的機遇是籌備大清央行,但晉商集團由於本身的短視,拒絕組建大清央行,失去了由傳統錢莊轉化為現代央行的機遇,如果晉商集團抓住了籌建央行,有可能是“中聯儲”大股東,但歷史沒有假設,晉商成了歷史記憶。

    徽商的衰敗,直接與戰爭相關。徽商重鎮一是安慶,一是揚州。安慶經太平天國與湘軍血戰,屠城而永遠退出了安徽省會地位;揚州因江南太平軍盤據,以運河為販運鹽茶的生命線被斬斷,徽商在南北貨運轉地位一落千丈。與此同時,以上海為轉運中心,以海運為南北貨航運生命線在太平天國1864年結束後正式確立,徽商因此被歷史淘汰,胡雪巖本是徽商最後一盞燈,但因為捲入政治權鬥而敗走麥城,徽商從此掩旗息鼓。

    浙商以甬商為核心,主要力量在解放前夕成批從上海撤退到香港,從此在大陸消失近30年。1979年後,包玉剛、邵逸夫等紛紛回大陸投資,浙商基因迅速啟用,以馬雲為代表的新浙商,在資源貧乏的浙江,依靠勤勞+智慧+信用,迅速崛起並走向海外。

    粵商(潮商)的薪火不滅,改革後迅速崛起,先歸功於地利,再歸功於天時,更歸功於人和。李嘉城等一批潮商在解放前夕遷居香港併成功創業,強烈吸引在粵居民,1979年前以偷渡形式奔向港澳。1979年後,一是借三大特區制度創新先行優勢,大批潮商回粵投資,兩相融合,粵商薪火越傳越旺,粵商闖南洋的精神在改革開放後發揚光大。二是粵商以語言地域為單位抱團取暖,相互幫忙,發揮了團體協同精神。三是粵商多為中古時中原移民後代,吃苦勤奮,意志堅定,持之以恆,以發財為光榮之傳統相傳不息。

    總之,不同的商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在新時代,商幫要適應現代代、適應走向全世界、適應走向未來的時代潮流,才能克服困難,順勢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條熱的吃比較健康,還是冷的吃比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