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寧靜有一次參加節目時,主持人問她,對兒媳婦有什麼要求?她笑著說,“我又不跟人家睡一塊兒,能有什麼要求?!他們倆覺得好就行!”
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講:既然結了婚,又不是跟婆婆一起睡,只要老公還不錯,幹嘛要離婚?!
當然,這是心態問題。要解決關係不好,先要清楚關係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一般來講,婆媳關係都有緩和和改善的可能。
建議參考一下三點:
01.老公要做“萬能油”
俗話說,面對婆媳關係,聰明的女人自己上,智慧的女人老公上。
話糙理不糙,想一想,一個母親跟她至親至愛的兒子生活相處幾十年,不說彼此習慣,卻也熟悉至深。
結婚後,有另一個女人參與進來,雖是兒子喜歡的,也會愛屋及烏,但心裡難免會有些空缺和落差。
無論是否分開住,只要涉及家裡的事兒,儘量讓老公出面傳達解決,會更容易讓公婆接受。這不是退讓,是有智慧地分配角色。
老公出面好處多,一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智慧分配,二可以鍛鍊老公的家庭擔當,三能讓公婆寬心:兒媳不逞強,兒子有擔當。
這樣你也省心得賢名,老公愛、公婆疼,多好的事。
02.及時核對情緒,能有效避免矛盾
海藍博士說,“曾有個學生找我核對她寫了21種可能的解讀,但事實上,我真正的想法是第22個”。
所以,我們需要在現實中,與事件裡涉及的其他人進行核對。就可以瞭解到:
有些誤會、矛盾並不是事情本身造成的,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聲音和觀點,並無對錯。
所以婆媳關係大多數不是死結,可以更好地調整。
核對時,最好遵循幾個原則:
(1)尊重對方,利人利己;(2)直接核對,不是旁敲側擊;(3)每個目標,做好最壞結果的應對方案。
核對是一個有效溝通的習慣,是心平氣和地瞭解對方的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共同探索以後如何滿足雙方彼此的需求。
但須要注意: 千萬不要把核對搞成質問或是興師問罪,變成發洩自己情緒、表達自己不滿、討伐對方不是、實現自己目的的行為。
婆媳相處,我知道你的脾氣,你明白的我的個性,即使再有情緒,也會像馬雲說的婚姻秘訣那樣“算了吧”。
能少一分的衝突,婆媳就多一份和氣。
婆婆拿媳婦當女兒一樣看待,媳婦拿婆婆像敬長輩一樣對待,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03.將心比心
一位網友說,“我婆婆到處都在跟人說我好,弄得街坊鄰居都誇我脾氣好、性格好,想想我也有很不好的時候,以後也不好意思跟婆婆鬧矛盾了”。
無論是真好還是不夠好,善意地說對方的“好話”,結果總不會太差。
生活不易,時光不淺,婆媳關係衡量是一個家溫度的“體溫計”。
女性本也可愛,奈何成為媽媽、婆婆後便容易隔心相待,面目猙獰,何嘗不是缺乏換位思考和同理心造成的。
願兩位可愛的女人,常常心懷“我養兒辛苦,你為媳不易”的體諒心態,一起讓家有更好地期待。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寧靜有一次參加節目時,主持人問她,對兒媳婦有什麼要求?她笑著說,“我又不跟人家睡一塊兒,能有什麼要求?!他們倆覺得好就行!”
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講:既然結了婚,又不是跟婆婆一起睡,只要老公還不錯,幹嘛要離婚?!
當然,這是心態問題。要解決關係不好,先要清楚關係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一般來講,婆媳關係都有緩和和改善的可能。
建議參考一下三點:
01.老公要做“萬能油”
俗話說,面對婆媳關係,聰明的女人自己上,智慧的女人老公上。
話糙理不糙,想一想,一個母親跟她至親至愛的兒子生活相處幾十年,不說彼此習慣,卻也熟悉至深。
結婚後,有另一個女人參與進來,雖是兒子喜歡的,也會愛屋及烏,但心裡難免會有些空缺和落差。
無論是否分開住,只要涉及家裡的事兒,儘量讓老公出面傳達解決,會更容易讓公婆接受。這不是退讓,是有智慧地分配角色。
老公出面好處多,一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智慧分配,二可以鍛鍊老公的家庭擔當,三能讓公婆寬心:兒媳不逞強,兒子有擔當。
這樣你也省心得賢名,老公愛、公婆疼,多好的事。
02.及時核對情緒,能有效避免矛盾
海藍博士說,“曾有個學生找我核對她寫了21種可能的解讀,但事實上,我真正的想法是第22個”。
所以,我們需要在現實中,與事件裡涉及的其他人進行核對。就可以瞭解到:
有些誤會、矛盾並不是事情本身造成的,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聲音和觀點,並無對錯。
所以婆媳關係大多數不是死結,可以更好地調整。
核對時,最好遵循幾個原則:
(1)尊重對方,利人利己;(2)直接核對,不是旁敲側擊;(3)每個目標,做好最壞結果的應對方案。
核對是一個有效溝通的習慣,是心平氣和地瞭解對方的需求,表達自己的需求,共同探索以後如何滿足雙方彼此的需求。
但須要注意: 千萬不要把核對搞成質問或是興師問罪,變成發洩自己情緒、表達自己不滿、討伐對方不是、實現自己目的的行為。
婆媳相處,我知道你的脾氣,你明白的我的個性,即使再有情緒,也會像馬雲說的婚姻秘訣那樣“算了吧”。
能少一分的衝突,婆媳就多一份和氣。
婆婆拿媳婦當女兒一樣看待,媳婦拿婆婆像敬長輩一樣對待,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03.將心比心
一位網友說,“我婆婆到處都在跟人說我好,弄得街坊鄰居都誇我脾氣好、性格好,想想我也有很不好的時候,以後也不好意思跟婆婆鬧矛盾了”。
無論是真好還是不夠好,善意地說對方的“好話”,結果總不會太差。
生活不易,時光不淺,婆媳關係衡量是一個家溫度的“體溫計”。
女性本也可愛,奈何成為媽媽、婆婆後便容易隔心相待,面目猙獰,何嘗不是缺乏換位思考和同理心造成的。
願兩位可愛的女人,常常心懷“我養兒辛苦,你為媳不易”的體諒心態,一起讓家有更好地期待。